第54部分(第2/4 页)
话,大家面面相觑。
一片乌云的影子遮住了殿庭,长久的静默。众人噤口,只传来阵阵令人心烦的鹧鸪啼叫。
风铃叮当,太阳耀眼地把黑云穿透,重新把让人惊叹的金光泻向大地。云起一天山。漂流的滚风,吹推着这些云朵,它们飘荡、消失。
直至正午,大臣们依旧一筹莫展,愁眉苦脸。
硕大的殿庭之外,蜃气漂流着,翻滚着,显得阳光下的世界那样不真实。
隐隐约约,我似乎能听到,战鼓声声。我能想象,在看不见的地平线上,周人的黑旗,已经越来越近。周军点燃的紫色的烟柱,很可能就在近处的天空中扶摇直上。
最后,还是皇帝的堂兄、广宁王高孝珩发言:
“大敌既深,进逼邺城。事已至此,我们应该随机应变。陛下应该下诏,应该委派任城王高湝领幽州道兵入土门,对外声称向并州进发;派独孤永业领洛州兵赶赴潼关,扬言攻打长安;臣请领京畿兵出滏口,大作声威,鼓行逆战。如此一来,周军听闻南北有兵,自然溃散……此外,大敌当前,请陛下收集宫中珍宝、宫女,赏赐将士,鼓舞士气!”
未等皇帝答言,韩长鸾在一旁以脚蹑之,以目示意。
皇帝会意。他对广宁王摇摇头。“哪能尽遣宗室出城抗敌。容朕细思。”
事已至此,我只能出头:“陛下,大敌当前,为收取人心,您一定要亲力亲为,可召集兵将,举行登坛拜将仪式。大军齐集之时,陛下应该当众发玉音,慷慨流涕,以此感激人心!”
皇帝低头想了想,说:“这倒不难。朕现在就可以做。既然如此,朕就委任爱卿你为大将军吧。登坛命将的仪式,我父皇武成帝在世的时候曾经演示过,大概过程,朕都记得。斛律爱卿,你先为朕拟辞,朕先背诵一下,省得当着大军的面,我不知道讲些什么。”……
我们大齐命将出征的仪式,先由太卜官诣太庙,灼烧灵龟,察看吉凶,然后授鼓旗于太庙。皇帝陈法驾,服衮冕,亲自步行至太庙,祭拜祖先诸帝。祭祀完毕,皇帝降就中阶,亲手挽住大将军的手,操钺授之,口中说:“从此,上至天,将军制之!”又操斧授之,讲:“从此下至泉,将军制之!”大将军既受斧钺,跪禀:“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制。臣既受命,有鼓旗斧钺之威,愿陛下授威权于臣!”皇帝说:“苟利社稷,将军裁之!”而后,大将军上车,金鼓大作,载斧钺而出。行进过程中,为表隆重其事,皇帝还会推毂度阃,指着大门对外高声宣布:“从此以外,将军制之!”
皇帝骑马率众抵达太庙后,仪式举行。
命将出征仪式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有条不紊。
最后关头,皇帝要对众宣讲,慷慨言辞,鼓舞士气。
不料想,忽然之间,我先前为他撰写的言辞,都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俯首再三,他也想不起来要说什么。
左思右想好久,他抬头望向冯小怜。冯淑妃嫣然一笑。这个时候,可能皇帝想起了他们之间的什么秘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这一笑,左右群小、佞臣,也跟着大笑。
如此庄严隆重的场面,被皇帝这浑无心肝的一笑,弄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场将士,心中莫不解体。
这时候,有人来报:“皇太后、皇太子到达邺城!”原来,在晋阳时被送往北朔州的胡太后和皇太子高恒,已经被接回邺城。
皇帝不知从哪个随从手里拿出一叠告身①,对韩长鸾讲:“韩爱卿,你与义宁王斛律爱卿,自可封授官职。自大丞相已下,任爱卿等定夺!”言毕,皇帝带着冯小怜离开太庙,去看望皇太后和皇太子。
韩长鸾大手笔,他抓起那一把告身,悉数带回家中。而后,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他全部增员而授,或三或四,不可胜数。只要有人给他送钱送物,官职任选。
没过两天,军探急报:周国大军已经向邺城火速进发,能征惯战的周国齐王宇文宪为先驱。
至此,周军主力,距离邺城仅仅不到百里。
京城大惧。皇帝赶忙召集官员,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华门,赐酒食,给以纸笔,咨询抗御周兵之策。
四十四 颤抖的大地(2)
群臣异议,有的表示死守,有的劝说逃跑,议论纷纷。
皇帝莫知所从。
冯小怜推举的占卦望气者说:“夜观天象,当有革易。”
于是,在大臣高元海、卢思道、李德林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