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确实滋长了政治选择方面的某些倾向,进而转化成暴力行动。
马汉和美国的战略
自都铎王朝时期起的英国各届政府都靠外交和军事手段谋求一贯的地理目标。他们力图保住莱茵河河口(该河口与他们隔着北海并遥望毗连欧洲的大西洋),摆脱陆地大国的控制,不管其是西班牙、法国还是德国。为达此目的而凭借的军事手段是海军,它可以对付它们中的任两个潜在对手。海军的部署以能控制进出欧洲的海路为前提。美国海外帝国主义的起始和明显的命运之神要向全球扩张,这些都受到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上尉(上校)的极大影响,马汉对英国海上强国在历史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890年,马汉指出:英国霸权依靠皇家海军控制欧亚力量的平衡。美国获得安全和强大的最佳机会,在于用主力舰队和靠前部署海军基地支援英国,控制太平洋。美国实现这一目标中的必然竞争者是日本。在整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马汉竭力宣扬必须从古巴穿过巴拿马(当时这里正在开凿运河)到夏威夷建立一系列基地网。马汉的思想引起了统治阶级成员,如亨利·卡伯特·洛奇和西奥多·罗斯福的注意,他们随后成为他的学说的拥护者和鼓吹者。从更广一点说,新的市场和新的传教天地的前景吸引了商业界和宗教界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促使他们行动的导火线是1895年古巴发生的反抗西班牙的起义。扩张主义者把马汉的视界扩大到包括菲律宾(这得到马汉的赞许),要求派遣一支远征军把星条旗插在菲律宾的土地上。
1917年至1918年在欧洲战场远征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又回到基本上立足于一个洋的旧概念上去了,海军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将其在大西洋的利益留给皇家海军照顾。二十年代初期,军事谋略者们制定了同日本进行海战的“橙色计划”。到三十年代中期,谋略者们制定,只有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最初放弃菲律宾,才能打败日本。各军种的目标上的分歧,导致1938年制定出了一个最终妥协的计划。这就是把陆军要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马“战略三角”建立集中防御的目标,与海军偏向进攻战,即以航母特混舰队和登陆行动实施跳岛作战通过太平洋的设想结合起来。
这一意图是简单的,但被1939年至1944年发生的诸多事件影响了,使美国的注意力从太平洋转向大西洋,引出了一系列所谓“长虹”计划,涉及与敌人、与盟友缠在一起的战争,美国防御战略的地理范围的周边由北美大陆扩大到东半球,设想英国的生存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不管麦克阿瑟怎样抗辩,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还是断然决定,美国在太平洋应取纯粹的防御势态,将主力放在大西洋。这一观点写进了1940年底制定的“大计划”,宣称要在英军的密切协同下在欧洲实施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在随后发生的各种事件中,条理简单的地缘政治学说在复杂的行动中变得混乱不清。
麦金德和地缘政治学
另一个简单的但对世界颇有影响的观点源自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的著作。1904年,他确认欧亚大陆的中、北部平原,船只难以航行,但骑兵或火车却是可以通过的,认为这里是“历史的中枢”。由此观点出发,不管其宪法和社会构成如何,俄国作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对全球施加重大的政治压力。这种压力伸向海军势力能够施加影响的欧亚大陆四大边缘地区。它们是东亚、南亚、中东和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金德修正了自己的论点,并给俄国中枢重新起了个名字,称它为“心脏地带”。以其为中心,构成新月形,新月形内侧包括上面提及的四大边缘地区,外侧由不列颠诸岛、撒哈拉南部非洲和日本组成。面对着这一大陆组合的变化,形成了以心脏地带的陆上强国与新月形的海上强国之间的根本对立,麦金德修正其论点的目的是,警告英国国务活动家们,德国和俄国的联合已对英国海上帝国构成了威胁。政治斗争的中心已从西欧转移到东欧。谁控制了中心地带与德国,谁就将统治世界之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统治世界。
接受和运用这种思想的温床在德国已经准备好了,因为它有发展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拉策尔的政治地理学传统。“地缘政治学”是瑞典人鲁道夫·克杰伦新创的词语,用来描述利用地理概念为国家服务。地缘政治学的首要鼓吹者是巴伐利亚军事贵族政治论者卡尔·豪斯霍弗尔,他曾于二十世纪初作过驻日本和东南亚参谋部门的观察员。第一世界大战期间,鲁道夫·赫斯是他的副官。战后,豪斯霍弗尔为使人们承认地缘政治学是国家的强有力工具而四处游说,并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