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的那一端,然后将整张皮向下卷起,一直卷到馅料被包裹进皮里,然后用双手各捏一端,向中间一拧,再把面捏上,就包好了。馄饨不像饺子,馄饨不在乎是否会露馅儿,有那么一点露馅也不要紧,煮出来的汤更好喝呢。
苏继秋跟刘婶讲着这几天山里的工程,刘婶跟苏继秋说夏末怎么怎么听话,抱着夏末有些累的元宝把孩子放进小车里,元宝居然扒着车的栏杆自己颤巍巍的立了起来。元宝紧张了几次,看到孩子只是扒着能站住,也爬不出来,就把小车子挪到桌子旁边,然后元宝自己也拿了根筷子,像模像样的包起了馄饨——其实他能把馅儿放进面里裹起来已经不错了。
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围着一桌的面皮和馅料,细碎的聊天声,孩子咿呀呀的吵闹声,平凡的像是滴进汤碗里的一滴香油,圆润而醇厚地清晰存在着。
刘婶仔细看了看简直就是在搞破坏的元宝:“这孩子,这么长时间了,连筷子都用不好。”
苏继秋笑了笑:“这比以前好多了呢。刚开始的时候一手拿一根,饿极了直接上手抓,勺子倒是用的挺利索。”
“会用手抓就行,知道吃东西呢!”刘婶逗他:“哎对了,你们咋拿回来一筐的石头?”
“元宝从山里抠的,非要带回来,谁知道是干啥的,他喜欢就拿着吧,可够沉的。”苏继秋手里的馄饨包的飞快:“小孩儿都喜欢玩石头。”
刘婶点点头:“你这一个人,养俩孩子,可够累的,以后有事就把夏末给我送过去,没事儿的,啊。”
“行啊,以后让夏末叫您奶奶。”
“得,我儿子还没娶媳妇儿呢,我先来了个大孙子!”
“哈哈哈……”
差不多三天以后,山里施工的人都陆续回到了村子里。干活的村民一个个弄得是灰头土脸的,就剩下眼睛是亮的了。好不容易下山的村民都急匆匆的赶回家,换衣服,吃饭,睡大觉,下山的头几天,全都是在家里卧着好好休息,干这活儿可比下地累多了。
隔了几天,大家伙儿都休息的差不多了以后,施工队的人也差不多该走了。梁栋国给每一个去山里搬石头的村民一沓红红的纸币,每个人20张。村里人有好多根本没见过纸币,或者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还一给就给了每个人20张,都有些不敢要。梁栋国说这笔钱,即使大家不去山里帮忙,也是政府发下来的救济款,让村民们好好的留着,以后路修好了,出了大山,这笔钱能有很大的用处。
施工队在第二天一早准备往回走。村民们都把自己家里提前准备好的土特产一波一波的给他们送过来,堆了满车。梁栋国握了握村长的手:“老村长,以后路通了,您要记得过来找我啊,咱们再好好喝一杯。”
村长叹口气:“就你那酒量,算了吧。”
梁栋国显然是被打击习惯了,又笑盈盈的冲大家喊:“乡亲们都回去吧!这隧道马上就能修好,等修好了以后啊,不要忘了政府的劳苦用心啊!”
周泉锤了苏继秋一下子:“以后出山了记得来找我,哥要是能帮到你,肯定管!”
苏继秋还是不太习惯这个比自己看起来小多了的“大哥”,“行,到时候你可别不认。”
“哈哈哈!哪儿能啊!来,这个给你,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出去了有事儿找我,就打这个号!我走了啊!”周泉塞给了苏继秋一个小卡片,挥了挥手上了车,苏继秋把卡片随便揣在兜里,目送着施工队离开了。
村民们站在村口好一阵,一直等到人都走的看不见了,才陆续回了村。继续等待,也许十天后,也许百天后,反正总有一天,这些人应该会再回来。即使不回来,自己也应该能出去了。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先踏踏实实种地过日子比较靠谱。
苏继秋加上元宝,两人总共拿了40张红彤彤的纸票子。苏继秋抚摸着这些质地跟普通纸片不一样,还稍微发硬的纸张,上边有细致的图案。不知道这个纸币究竟有什么用途,但是光从做工来看,对于长期生活在村子里的他来说,简直就是工艺品一般了。苏继秋裹上厚厚的几层布,把这40张红纸仔仔细细的收了起来。
第四十六章 日常 (3023字)
苏夏末果然如刘婶说的一样,很快就要学会走路了。
苏继秋虽然听了刘婶对于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的时候,究竟有多累这件事情有所耳闻,但是毕竟没有亲自经历过。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经历起来,果然还是要比听说的更甚许多。
一开始苏夏末只是能站在车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