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3/4 页)
李屈烈怒喝溃散的部下。在他眼里,契丹勇士表现得如此狼狈简直贻笑于世人。
没有人回答。尽管他们都知道正确答案。
该死,前面究竟有什么?
李屈烈举首远眺,咦?那是?
疑惑很快烟消云散,一支弩箭凶狠霸道地从他前胸向下斜插,而后透出后腰,创造致命的贯穿伤。
大王被狼神召唤了!
契丹骑兵傻眼,捡起大王的尸体,嚎哭而去。
限于视力,楚天阔无法确认战绩。
可惜了,可惜斗舰不能装十个,百个绞车弩!可惜十万敌骑没涌到河边排队
人心不足蛇吞象。数十名敌骑的惨死依旧驱赶不掉他心中的遗憾。
当然,如果让他得知,契丹王被他无意干掉了,肯定不会再有这番感概。
李屈烈的意外阵亡沉重打击了契丹铁骑的士气。可突于面无表情,远远望着辽水里的那头“怪兽”,向思想者大卫靠齐。
他磨蹭迟到的原因,属于司马昭之心。
安市城是一块骨头,他兴趣不大,还是留给牙口好的大武艺来啃。打定主意,他躲在辽西城享受着唐军留下的大量物资,实在抵挡不住大武艺的威吓了,才慢吞吞赶来。不过,老天已经为他安排妥当藉口:辽水解冻,无法渡河。
隔河观虎斗。算盘不可谓不响。
还是那句,人算不如天算。河道意外出现敌人的船。
怎么回事?河对岸渤海人的斥候呢?
能雄霸一方的绝非省油灯。可突于抛却小算盘,马上派出斥候奔向辽水上游,从浅水区渡河。
消息传回来,令可突于口瞪目呆,雄壮一时的渤海国十万大军已然成为历史,烟消云散。
李怀唐是怎么做到的?太可怕了!
好奇敌不过恐惧。
契丹人撤了,原路折返,上演末路狂奔。
第633章 收之桑榆
存在即硬道理,无论卑微尊贵,无论渺小伟大。 热书阁
傀儡,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价值而存在。
契丹王李屈烈是一个价值不菲的傀儡。随着他双眼一闭,两腿一伸,撒手不管凡间俗务,可突于忽然失去了一块遮羞布,一把传声筒,内部各派各势力有蠢蠢欲动迹象,驾驭部众不再像从前般轻松自如。
关键时刻,可突于不失果断,毫不犹豫掉头走人,甚至过辽西城而不入,城里的那些打算复仇兼捡便宜一箭双雕的“盟友”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主人不打招呼走了,把客人晾在城里算什么事?
撤?留?进退维谷。
貌似就这样撤走很可惜,辽西城里的粮食物资像一块强大的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不请自来的突厥人,回纥人,还有奚族人。
尤其是仆固怀恩,在洛阳城的万贯赌资钱途未卜,怎么着也得捞回些本钱。
分了,走人,烧了。
三巨头聚会,三言两语作出决定。
但是,计划在具体实行中有困难。
怎么分?谁也不愿意吃亏。都想要自行“粮食”――牛羊,礼让携带不便的黍米,都看好弯刀弓箭,瞧不起沉重的步兵甲。
争执无可避免,如瘟疫,迅速传播,一发不可收拾。三方最高领导人忙得焦头烂额,在他们的的弹压和调解下,分家闹剧才得以继续进行。
时间不等人,很快,契丹人跑路的真相大白:宁远铁骑来了,杀气腾腾而来。
这怎么回事?
信息超频导致脑袋当机,外加严重消化不良。
想不通不要紧,重要的是会审时度势,追随潮流。三巨头终于明白契丹人有多英明了。
逃,速度!
什么?还说什么牛羊?烧了,都烧掉!
首先出城的无疑是幸运儿,后知后觉,迟到一步的数千将士挤在唯一的出城通道上欲哭无泪。
万人过独木桥还有落河逃生的机会,在狭窄的城门通道里,挤不出去的,只有被推倒践踏而亡的命运。
伟大的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都要逃生,都逃不了。唯一的出城通道很快被倒伏的尸体堵塞。
始作俑者,辽西城半扇城门出入的谨慎守将――张文崇如果泉下有知,必然会幸灾乐祸笑活。他死而不朽,留下的杰作却贻害无穷,害了一个又一个。
李怀唐驻马于辽西城外,心情沉重地打量着这座城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