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第2/4 页)
渤海国的骑士不知要快上多少,望一眼寒风中不时哆嗦的唐军将士们,优势一目了然,在装备方面,相信穷困的渤海国士兵绝对要逊色于唐军,尤其是更富裕的万骑将士。
良好的装备是发挥战斗力的保证,李怀唐深谙这一点,并且甚为重视,万里长征前,令武装院特制了保暖的棉甲,皮靴和手套,内附层的羊绒可以拆卸。得益于宁远城的强大生产能力,及时给将士们都配齐一套。这些精良的衣甲与冰冷坚硬的铁质铠甲相比,高下立判,让万骑的将士们羡慕不已。
李怀唐只率领两百骑去探营。其余的将士回营取暖,骑军的营寨紧挨安市城,无惧敌人进攻。
二十里外,渤海国士兵架起一顶顶毛毡,层层叠叠连绵不绝,蔚为壮观。
“大武艺仗义,一次送来那么头颅,够弟兄们忙活一阵了。”
小山岗上,李怀唐举手遮目一边凝视敌营,一边风趣调侃,言语之间尽显气定神闲。
“老雷我的手淡出个鸟来了,真想冲过去杀个痛快!”
雷万春从头到脚,从尾到首,无不透露着跃跃欲试的神情,眼睛不时瞟向李怀唐,只等一声令下,首先抢入“宴席”狼吞虎咽。
仿佛吹拉丁神灯一般,应声出现数百敌骑,就在小山岗下,或许是树林挡住了视线,直到这数百渤海骑兵转过来,双方才同时惊觉对方的存在。
没有丝毫啰嗦停顿,双方直接进入肉搏阶段。
且不论士气与战斗力,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双方装备的差异首先体现。
身穿羊绒棉甲的宁远铁骑将士远比渤海国骑兵手脚麻利。战场上,一分快,一分险,一分强,慢者,所付出的代价将是生命。
宁远铁骑刀利甲坚,平常的对决中优势尚且明显,这一次加上地利因素,居高临下猛冲,渤海国骑兵顿时吃了个超级大亏,死伤惨重,队伍七零八落。
李怀唐砍伤一名敌兵后,立刻嗅到不寻常的味道。
这股敌人装备精良,身上清一色的大唐造明光铠甲,堪挡汉刀的锋利。此外,李怀唐还留意到一个现象,敌人在拼死抵挡,明显在保护一个重要的将领。
“杀敌酋!”
李怀唐刀锋直指被重点照顾的敌人核心将领。韩二朗与雷万春最先响应,挥舞强悍无比的狼牙棒一左一右护在他两侧,联袂向前攻击,无视一切刀兵铠甲的阻挡,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接连扫飞数名敌骑,冲到敌将外围。
近身战斗,先下手为强,速度快者机会大,按说沉重的狼牙棒三板斧过后只有挨打的份。不过,宁远铁骑采用配合作战方式,优劣互补,李怀唐砍断敌兵的刀,韩雷二人充当清道夫,轮流用棒子砸过去,打得渤海国骑兵哇哇怪叫。
渤海国骑兵在拼命,亡命之疯狂前所未见,愣是挡住了李怀唐三人组的攻击箭头。
热血可以延迟败局却无法改变趋势,宁远铁骑将士个个神勇配合默契,剥洋葱似的,高效率地收割生命。
没过多久,渤海国骑兵死伤过半。
好汉啥都敢吃,就是不吃眼前亏,兵法也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道理放到哪都行得通,今天特别适用于大武艺的身上。若非亲兵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保护,他早就命丧战场。见到对手来势汹汹,战力惊人,大武艺又惊又怕,赶紧勒马撤退向大本营。
比拼马速?汗血骑笑了。
如果拼死抵抗还能赢得一丝光荣,选择跑路,等于选择更快的死亡。
追击,李怀唐又是一马当先,目标明确,焦点始终不离被簇拥的敌酋。
欺人太甚,要赶尽杀绝?
两名渤海国骑兵异常彪悍,杀个回马枪,矛尖齐齐招呼向李怀唐的飞奔中的战马。
没有金刚钻不搂瓷器活,没有精湛骑术过人本领,李怀唐不会活到现在。区区两支长矛能耐他如何?只见他轻拨马头,避开左翼的杀招,右手挥刀,砍断第二支长矛,轻易化解险情。
该我了。
右翼,刀锋闪过,鲜血飙洒,人头落地。
左翼,侧身躲让,夹住长矛,敌骑落马。
两个动作干脆利落,连贯而成,甚为流畅。
宁远铁骑的追杀如狂风扫落叶,风卷残云。千步之内,大武艺的随从亲骑伏尸遍野,几乎损失殆尽。
转瞬间,又有数名视死如归的敌骑被李怀唐斩落马下,如杀鸡屠狗般轻易,骇人见闻,心惊肉跳。
“救驾!”
或许是大武艺的阳寿未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