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去了,周市这也不能呆了,思量之下,他一溜烟跑去河北投了赵国。
跑得好呀,不然大汉朝少了位用于俘获人心的棋子。
性格决定命运,自负的人必被他人负。周市没救了。
周市胆子很大,胆大是因为他无知。他不了解章邯,章邯要是泛泛之辈,他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不是泛泛之辈。
当夜,周市便派兵去劫章邯的大营。自古以来,劫营是个非常危险的活儿。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很容易陷入重围,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那可是四面受敌。能够劫营成功,要么兵力远胜于对方,要么对方将领是个白痴。周市兵分三路去偷攻章邯大营,却发现章邯大营非常寂静,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周市,你还敢对章邯不屑么?您老先生劫营的心思早就被章邯将军摸得一清二楚。
结果可想而知,周市中了章邯的埋伏,魏军人马死伤大半。现在周市知道章邯的厉害了,大话不敢说了,只能老老实实守着营寨,挂了免战牌,不敢出战,就地等待援军。
齐国援军在田儋的带领下,也逼近了临济城。
章邯不敢轻敌。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打了那么多胜仗,还是不敢轻敌。此时时值寒冬,田儋军远来疲惫,两军列阵在城外对战,但田儋的大将田横生猛,这是个壮士,以后还会提到他。秦军竟然占不到便宜。章邯见势不妙,便鸣金收兵,在分析了形势后,决定夜袭齐国营寨。怎么章邯也脑子秀逗了,学起周市来了。
不,章邯没有秀逗。
打仗,胜负关键不是比谁人多,更不是比谁力气大,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带兵的将,所以同样是劫营,不同的人会劫出不同的效果。
章邯是充分分析了敌我的形势才作出劫营的决定的。绝不是像周市一样拍拍脑袋想当然。
齐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而且正值寒冬,加上齐军白天小胜,有点懈怠。所以晚上他们一定睡得很香。
深夜,寒风凛凛,齐军营寨一片寂静,他们真的睡得很香。
章邯大喜。
秦军趁机冲进营帐砍杀,这个时候,杀人就跟切西瓜一样,可怜的齐国士兵,有的都还在睡梦中,便不明不白的死于乱刀之下,做了冤魂。
齐王田儋也是在乱军之中慌不择路,被章邯一刀给劈了。齐军是人没救着,自个儿损失七八万,田儋挂了,田横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东阿(中国阿胶之乡)。
大胜齐军之后,司马欣便建议章邯一鼓作气,把吓破胆的周市也一起干掉。
章邯听从了他的建议。做好部署之后,秦军于次日开始攻打周市营寨,周市抵挡不住,从东面撤退,这是章邯故意将东面留着,逼周市从这面撤退,而他早已在周市后撤的路上埋伏好人马,给周市选好了葬身之地。周市果然从东面冲了出来,魏军将士正感慨天无绝人之路的时候,又是一阵炮响,秦军从四处高地冲杀出来,魏军已是胆战心惊,无心恋战,大家只能四散逃命,战场上一度混乱,乱军之中,周市被杀。
傅宽皇欣突出了重围,逃回了临济城。
周市阵亡,魏国的半边天就塌了下来。章邯稍作休整,舔着鲜血朝临济城开了过来。魏王咎是个非常仁慈的人。他虽然贵为王族后裔,他虽然无识人之明,却有仁主之心。他明知道打不过,但他没有跑,他不是不能跑,而是他不想跑,他惦记着临济城的黎民百姓,这些百姓是帮过他抵御秦军的,也是一起造反的,按秦朝的标准,都是反贼,要杀头的。
所以他不能不管不顾的一个人就跑了,因此,他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他很伟大。伟大的让人感动得想哭。
他准备投降了,但投降有个条件。
他没有要官要钱,而是要命,他要以自己的命来换取满城百姓的平安。所以他投降的条件就是章邯必须保证不伤害城中老百姓,而他可以当众自杀。
伟大啊,一国之君,能如此仁义,实属罕见。
说实话,章邯也很敬佩他,所以同意了他的条件。他也不想伤害城中百姓,但朝廷那边说不过去。章邯得向朝廷有个交待,因此魏王必须死,他也没有赦免魏王的权力。
济阳城楼,魏王咎沐浴更衣,城下百姓无不痛哭流涕,魏王咎最后看了一眼心中热爱的故土,惦念的百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魏王咎在临济城下千万双眼睛中从容*而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