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丹江口大坝:十万人生命铸就的丰碑(2)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讲给我一个外婆的外婆讲过的很古老、很忧伤的故事。很长很长的岁月,大河把这个故事漂逝得很远很远。
于是,在江风清浪里长大的我,就认定故乡的大河是女神,也是巫婆;是博爱,也是女性狼……这便是汉江在我童稚的心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意象。
于是我想,当年在汉江上修建第一座大型水库时,无论是省长还是百姓,更多的是为了根治汉江水患。
他们看到的是巫性的汉江。
张体学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即调集了湖北、河南16个县的10万民工,云集到了丹江口。
1958年9月1日,在丹江口汉水右岸凤凰山,开工的炮声炸响了宁静的汉水峡谷……
十万人云集丹江口
1
张体学讲:“丹江口工程是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完成后,对两省农业发展大有好处。襄阳和荆州以及南阳是主要防洪区,要担负起这个任务。”
军人出身的张体学把10万民工全部实行军事化编制,组成民兵师。当时,郧阳属襄阳地区所辖(1954年郧阳、襄阳分设),张体学命令湖北襄阳地区调集5万民工,组建4个师;河南省南阳地区调集2万民工,组成2个师;湖北荆州地区调集2万民工,组成2个师;另有从淮河委员会和武汉水利部门等地来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机械师,共计9个师,9个师又分别由左翼兵团和右翼兵团统领。每个师均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师长,另一名县级领导担任政委,下设团、营、连。一个公社为一个团,一个团有7个营,一个大队为一个营,一个小队为一个连。
据时任襄阳专区专员的夏克回忆:“我记得民兵师的组建情况是这样:第一民兵师由襄阳地区的均县民兵13600人组成,县长罗玉隆任政委,武装部长常居春任师长,共青团书记费正华任副师长;第二民兵师由襄阳地区襄阳县、房县、郧西等县组成,襄阳县委第二书记李新任政委,武装部长周金贵任师长,副县长刘家祥任副师长;第三民兵师由襄阳地区宜城、光化县民兵组成,宜城县委书记苏凤堂任政委,宜城县武装部长公兴厚任师长,光化县副书记徐守玺任副政委;第四民兵师由襄阳地区郧县、竹溪、竹山等县民工组成,郧县组织部部长祁长安任政委,郧县武装部部长余正才任师长,赵书贵任副政委。第五师由河南淅川1万民工组成,第六师由河南邓县1万民工组成,七师、八师2万人由荆州地区的天门等两县民工组成,另有一个机械师。共9个师。
“我把张体学省长的安排向襄阳地委汇报后,地委让我提出指挥部的具体意见,以便文字下达。我提出:10万人到一个山洼,吃、住都是问题。接着我建议民兵要带的工具,除自备生活用具外,在生产用具方面应每人自带雨布三尺,铁制工具若干,一担筐子,一条扁担,每100人要带10辆板车,小卖部一个,铁匠、木匠、理发匠俱全,以便到工地能够长期住下,投入生产。
“这个时期,地方正在大炼钢铁。我担负着地区大炼钢铁第三片、南漳东巩区任务,当时并没确定我到工地来。直到10月末,大批民工到达工地后,吃、住、用顿时成了大问题。有的民兵师划地片挖红薯吃,有的民兵师向本县打电话要求送粮食。在工地生活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张体学到襄阳地委召开会议,叫地委派管财经的专员到丹江口工地,说是临时借用一年,生活正常化后再回地区。我长期负责财政经济工作,这样我就来到了丹江口工地,负责物资供应工作。
“我从地委来工地时,关于物资供应问题地委有一个初步方案。拟定10万人的粮油供应,主要由均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和房县6个县供应(此6个县后来全部划为郧阳专区——笔者注)。实际上述6个县每年上交粮食4000万斤左右,缺口部分由随县、宜城两县补给。襄阳地委不断催促各县,每月向丹江口集中5万公斤粮食,在不足的情况下,可通知随县、宜城调运5000至10000公斤……”
丹江口大坝:十万人生命铸就的丰碑(3)
我们从夏克遥远而清晰的回忆中,不难看出10万民工云集的丹江口,衣、食、住、行将要面临怎样的艰难!
2
2005年5月30日午后,丹江口市年轻的副市长黄太进开车带我走上了丹江口大坝,在此之前,他还带我踏访了丹江口市内正在复建的武当山净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