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如此言之确凿(第1/2 页)
宽敞而庄严肃穆的宫殿之内,众多朝廷大臣们齐聚一堂,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上。而那高高在上、气宇轩昂的李世民,则稳稳地站立在朝堂中央,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岳。此时,一阵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原来是一名手下官员正在向他禀报着有关民间出现所谓神迹的消息。
\"诸位爱卿,今日大家都聚集在此,对于这民间流传开来的祥瑞之说,你们有何看法呢?\" 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语气沉稳地问道。
话音未落,只见长孙无忌缓缓站起身来,向着皇帝恭敬一礼后,朗声道:\"启禀陛下,依微臣之见,此等奇事乃是上天庇佑我大唐之兆啊!这从天而降的神迹,无疑昭示着我国运昌盛,必将长治久安!\"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与豪迈之情。
然而,就在这时,原本沉默不语的人群之中,突然走出一个身影。此人正是平日里极少参与早朝的程知言。此次他特意前来,便是为了薛仁贵一事。当听到长孙无忌所言时,程知言心中暗自好笑。原来,昨夜那场绚烂夺目的烟花表演,竟然被误认为是神迹降临。他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狠狠地瞪了一眼抢先发言的长孙无忌。
李世民何等敏锐之人,自然察觉到了程知言脸上那不寻常的神情变化。于是,他开口追问道:\"程参军,你似乎对长孙爱卿的这番言论持有不同意见?不妨说来听听。\"
程知言闻听此言,毫不犹豫地向前迈出一大步,然后拱手施礼道:\"回陛下,微臣认为,在未经过深入调查之前,切不可轻易相信这些流言蜚语。仅凭市井间的传闻就将其认定为神迹,实在过于轻率和鲁莽。况且,身为朝廷重臣,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岂能如此轻信盲从,岂不辜负了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他的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哼,戍卫者众亲历此事,数百兵勇口说之能为虚妄乎?” 长孙无忌一声冷笑。
侯君集也随之附和:“驸马腹藏珠玑,天下奇闻无不了如指掌,此‘神迹’驸马岂不心知肚明?”
程知言淡笑:“兵勇目睹确非妄谈,然其事非神奇也属肯定。
神异之因,待到夜晚,众卿自然得知。”
侯君集嘲讽一笑:“如此言之确凿,难不成驸马早已知晓原委?”
程知言嘴边微启:“侯君集啊,勿以愚昧视无知,世间诸多神秘,解不明晰之事并非无法解谜,神迹之称,此亦非难。晚间一切昭然,尔等所谓之迷,皆可解矣。”
李世民闻之一振,言:“讲来,此是如何所致。”
“皇上,此事至宵必晓真相,即便非神迹之验,陛下仍将乐在其中。” 程知言答道。
李世民点头称许:“善,朕等候之,若是使吾失欢,毋犯欺君之祸。”
听闻程参军言语,唇角微翘:“又有何罚,可换新意?”
此事便议定了,臣等或疑心起,望程参军揭秘祥瑞。
李世民环视群臣:“无他事,退朝。”
程参军言犹未已,复启圣喻:“陛下,薛仁贵记忆尚存乎?”
闻言皱眉,李世民忆昔年神赐贤臣,点头承认:“记矣。此事如何?”
“薛仁贵今已居将军高位,身强力壮。未习兵策,仍有望举荐于李靖将军麾下,修习兵略。假时日,定为我大唐砥柱也。” 程知言奏明。
李世民颔之:“倒是有此忽略,如卿提议,遣往兰州。此时李靖正与吐谷浑对阵西北。”
“诺陛下。” 退朝之令行之,程知言退去。
事后,朝堂中人纷纷散退,侯君集及长孙无忌面色深沉。
大唐吐谷浑一战必不可避,战局之险可想而知,然胜局大唐终是必得,因大军之利,以李靖元帅领之。
李靖威震大唐以至远,吐谷浑知之惧,故长久以来仅集兵马,不曾攻城。大唐士众荐才李靖者络绎,长孙与侯君集皆在内,侯学兵书,仅日习之,终获重职。李靖未再传之因,在于不以为足。此举结怨久也,侯君集亦奈何不得。
而长孙欲荐亲子,未果。李靖为首将领,无从抗拒。闻言提薛仁贵,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戒备生。
程参军受瞩重用,薛仁贵学李靖必建奇功,大唐栋梁无疑。此将与程知言紧密相牵,非吉讯矣。
至于家中,长孙唤了自家子。问曰:“儿啊,可尚交游侠客乎?”
“有”,子愣后首肯。“儿,部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