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昨天我刚去了县衙,王县令收到知府公文,说是要加固河堤,已经准备加征徭役,进行固堤了。”
“我回来之前,曾去知府大人府中参拜,知府大人也说过,朝廷下旨以民为先,准许征加徭役进行固堤。”大郎说到这儿,有些犹豫。
一边的果儿和二郎知道爹爹有正事和大哥商量,都安静下来不再玩闹,而杜沈氏听到这儿,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大半,只有杜老爹依旧是愁眉未展。看大哥的犹豫,枝儿忍不住追问:“大哥,接着说啊?然后呢?知府大人还说什么了?”
“恩···”
“说吧,大郎,怕是朝廷也不敢确保万无一失,还有什么让我们接受不了的应对之法吧?”杜老爹看到大郎支支吾吾的,便猜到了大半。
“没错,爹爹,知府大人还说,若有万一,就只能移民了,而且,怕是要往北··”大郎见爹爹已经猜到了大半,索性说了个清楚。
大郎的话音刚落,杜老爹还没说什么,杜沈氏先坐不住了:“什么?移民?还得往大北边去?凭什么?难道这偌大的关东府还容不下我们?”
“你瞎嚷嚷什么?要是容得下还用往北走?”杜沈氏的一番话打断了杜老爹的沉思,杜老爹忍不住开口斥了一句。
“爹爹,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会像老里正大爷说的,决堤了,我们家便会沉到水底,永远不见天日吗?到时候我们只能搬家了吗”枝儿听到这儿,忍不住追问,这可不是后世,说搬家就能搬家,从南到北几天就能搞定的年代。以现在的交通,光是府城传达公文,快马昼夜不停的都得跑好几天,若是去那传说中的北方,怕是路上就得好几个月,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人,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则是不会有人离开家乡的,因为前些年的战乱,北方人烟稀少,皇上下了移民令也有几年了,可是往北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而这寥寥无几的人中,流民还占了八成以上。
第二十四章
听到枝儿这样问,连杜沈氏都紧张的屏住呼吸,等着杜老爹的答复。
“唉,我翻阅过十多年前的县志,里面的记载不容乐观!若是河堤挡不住了,这拜县附近八成的村子必然成为水泽,从此,不见天日。”杜老爹语气沉重,“而若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便只有迁村这一条路了,可我们这关东府,又哪有地方容得下这半个拜县的人呢?也只有人烟稀少的燕北能容得下了,而这也正好合了皇上燕北移民屯田的想法”
听到这儿,枝儿明白了,无论往北迁还是就地落户,受灾的村子必须一起,若是有哪个村子与众不同了,必然会受到所有人的指责,不患寡患不均啊!
“那,那我们就是不迁呢?难不成这还是多大的罪过,还能砍了我们!”杜沈氏还是接受不了。
“你不走?故土难离?好啊,那你就留下吧,无妨!朝廷必然不会强逼着大家离开,但是,到时候水灾一来,房子没了,田也没了,什么都没有了,你留下怎么过日子?”杜老爹考虑的很全面,说的也很直白。到时候恐怕只有两条路:一是,去北方,分田免税;二则是,留下来,自寻活路。像自家这样的,有门路,有功名,那便是无所谓了,无论怎样都无伤大雅,不必北迁照样能过得跟以前一样,可是其他人呢?大部分人祖祖辈辈都是靠着庄稼过活,这田地到时候被淹在水里,就是断了大家的活路,若想活下去,就只能自谋出路了,而去北方等着分田,这便是朝廷摆在众人眼前的明晃晃的的一条路。
“这,这”被杜老爹这么一说,杜沈氏顿时慌了神了,对她来说,这辈子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所谓的燕北地区,对她而言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她实在无法想象燕北的生活。
“娘!你放心!咱家不会到那种地步!不提爹爹,就是孩儿,也已经有功名在身,便是有什么意外,咱们也会过得好好的。”大郎看见杜沈氏手足无措的样子,赶紧安抚。
“没错,娘,再说了,这也是最坏的打算,说不定这雨以后不会再下了呢!也说不定,这河堤就挡住水灾了!现在我们只是讨论最坏的结果。”枝儿也赶紧安慰杜沈氏,她也没想到,只是这么一个北迁的话题,便会把杜沈氏吓成这样。
“没错,”杜老爹看着杜沈氏一字一句的说“你放心,我们家必不会到那般境地,不仅我们家,还有岳家,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定然会安然无恙。”
听到杜老爹的话,杜沈氏镇定下来,是啊,自己有什么好怕的呢?自己的丈夫是举人,儿子也是秀才,在县里都是数得上的人家了,有什么事能难倒自家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