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1/4 页)
“踏!踏!”
沉稳而急促的脚步声在大厅外响起,吕布快速走进来,朝王允行了一礼,便在大厅中坐下。王允坐在大厅主位上,吕布坐在大厅左侧第一位,右侧坐着王允的两个幕僚,其一是范虎,其二是申绪。
王允目光掠过吕布,说道:“奉先,樊稠、张济和李蒙从西凉起兵,往长安杀来,奉先你有什么计策可打败樊稠等人?”
吕布眉头一挑,傲然道:“樊稠、张济和李蒙,庸人耳,不足为虑。”
语气傲慢,透出浓浓的不屑。
这段时间,吕布也享受到权利的好处。
当日董卓被杀死,王允和吕布领兵攻入太师府的时候,吕布便带人直接冲进董卓的后院,将董卓后院中最漂亮的妻妾掳了回去,留在府上任他把玩,成为他的玩物。王允虽然知道吕布掳走董卓的妻妾,却没有追究吕布的责任,而是默许吕布的行径。
现如今,吕布家中有娇妻美眷,麾下有几千西凉精锐,可谓是春风得意。
吕布虽然不管朝廷的事情,却有‘假节’和‘仪比三司’两个特权,权势并不比王允低。他率领士兵留在长安,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上的傲气也渐渐的冒出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所谓得志便猖狂,便是如此。
王允听了吕布的话,瞥了吕布一眼,眉头微蹙。虽然,他也没有把西凉兵攻打长安当回事,但吕布说得如此草率,显得太过儿戏,让王允心中不喜。
和吕布一样,王允现在也是居功自傲,尾巴快翘上天了。
董卓活着的时候,他处处忍让,礼贤下士,和朝中大臣私下里交往甚密。现在一朝得势,却摆起了谱,很少说话。朝议的时候,王允也是板起脸,露出生人勿近的模样,使得原来亲近王允的官员逐渐的远离王允。
王允,在朝中变得孤立起来。
虽是如此,王允却没有感觉到不妥。
他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他掌握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在高处肯定会感到孤单,下面的臣子不敢亲近他也是正常的。王允心中不高兴,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的表情,神情依旧,看向吕布,淡淡的说道:“奉先啊,西凉兵剽悍勇武,不可轻视啊!”
说话的时候,王允以一种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说话。
那神情,好似吕布就要矮他一截。
这句话传入吕布耳中,立刻就变了味道。吕布虽然只是一个将军,却也是权势赫赫,和王允平起平坐。
他吕布的事情,哪里轮得到王允来说教。吕布想也不想,立刻说道:“王司徒,当初董卓被杀,你若听从我的建议,把领兵在外的西凉军将领全部杀死,便不会有今日之祸,您三番五次更改命令,才有今日的局面呐。”
一句话,吕布便顶了回去。
董卓死去,吕布想要收拢西凉兵,便建议王允杀死所有的西凉军将领,方便他收拢西凉兵,但王允直接回绝他的建议,说要赦免西凉军。可是没过多久,王允又改变主意,随后又不断地更改命令,让吕布颇为不爽。
王允听见吕布的话,脸色阴沉下来。
幕僚申绪见此,暗道不好。
若是吕布和王允内讧,最终肯定是樊稠等人得利。
申绪想了想,拱手说道:“王公,西凉军长途跋涉,远道而来,抵达长安的时候肯定精神疲乏,难以作战。王公何不守株待兔,派遣大军在新丰县驻扎。只要西凉军在新丰县外驻扎,大军立刻发起攻击,一举击溃西凉军。”
新丰,也就是秦国的故地骊邑,位于长安西面。
自有汉以来,新丰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当年刘邦问鼎天下,定都长安,将他的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皇宫中居住,虽然刘太公贵为太上皇,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是刘太公却思念故乡,闷闷不乐。
为此,刘邦在长安西面的骊邑选址,仿照刘太公家乡丰邑县的格局,将所有的街道巷子等等全部照搬过来,重新筑城,并且将刘太公的乡亲故友全部都搬迁到骊邑居住,刘太公见此,才高兴起来。
刘太公驾崩后,刘邦便将骊邑改名新丰。
申绪建议让大军屯在新丰,等候西凉军赶来,以逸待劳,是不错的办法。
王允听后,点头表示同意。
但是,王允又犯难了,派谁领兵去迎击樊稠又成了问题。他目光掠过吕布,见吕布满脸不在乎的表情,根本没有把樊稠、张济和李蒙放在心上,心中便一阵恼怒,直接将吕布踢出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