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没得罪她吧,这么陷害自己。
徐澄怎么想,紫鹃可不管,见自己姑娘终于满意,赶紧收拾,她可不想让姑娘继续留在这么个地方。
林黛玉谢过徐澄亲自带着一下午的成果去见父亲。
至于林海用上女儿亲自送上的药膳是何等的得意却是后话。
江南之地学风鼎盛,学院林立,其中更有名闻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二,大儒名仕无数,姑苏天麓书院院长程昱更是当代最有名的文坛泰斗级人物。
不过这江南文坛今日却是出了件惊动文坛的大事。你到是为何,靖安侯之后,探花出身,今巡盐御史林海将家中所藏近万册书籍捐出,设立藏书阁以为江南学子抄阅。这只是其一,更是从自家捐出百倾良田做藏书阁之日常之用,更延请江南有名望的文人为藏书阁的管理者,不沾财帛,只为学子们略尽绵薄之力。
虽则学风鼎盛,但读书识字终究非贫困之家能承担,便是有那愿意以举家之力供出个学子的,那书籍岂有便宜的,也就不过是得几本四书五经可一观,再多却是没有余力。
林海此举就是叫那些寒门学子从此不在为此而忧,那藏书阁内供给笔墨,但凡有所愿可从中抄录所需之书籍,不需财务。
捐与的良田出息除了供给藏书阁的笔墨开销之外,还每年添加书籍。
林海之举自然大得人心,旁的倒罢,良田财务不过是身外之物,那些个大儒名宿岂有看在眼中的,只这林家的万册藏书,哪怕是这些人也是垂涎不已,不想林海竟然能如此大度的捐了出来。江南文坛可谓是一片赞誉之声。
☆、第十一章
江南文坛的赞誉之声不代表没有其他人反对,首当其冲的就是姑苏林家本家。
这一日林府来了不少的人,正是林家本家的人。姑苏林家也是耕读世家,族内文风极盛,更有族学以供族内子弟学习,不过这几年却是有些没落了,不过才出了两个举人,在其他地方举人自然不差,但是在江南这区区两个举人却是有些拿不出手了。林家最显赫的一支就是林海这一支,偏生靖安侯这一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子嗣不旺,几代单传到了林海这一代眼见就是绝户了。
林家宗族这几年未尝没有打过过继的主意,只是林海和林家族内关系实在有些远,虽则说可以过继,但是若林海不愿,族老们也不敢强逼,谁让最近的都出了五服,没这个道理。
因此这事也就这么拖了下来,可是这藏书阁之事一出,林家族内却是立时炸了。林海既然有心,这书不给族里反倒是给外人是什么意思?还有那百倾良田更是不少人眼红。
因着这个族里到底是派了人过来,当然此行不只是因为那些眼皮之浅的,林家能在姑苏立族百年,绝非都是这等见识浅薄的。只是林海此举的深意由不得族中之人深思。为着这个这次前来的是林家宗族一脉的大老爷,最是德高望重之辈。
也因为有这位在,那跟来的人虽然满心不悦却也不敢多加放肆。
林海入内瞧了这阵仗却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惊讶。早在他出手之际就料到林家会来人,如今却是刚好。
林海入内淡定的向长者见礼,次后在主位上坐定。那些原先叫嚣的人到了此时反倒是不敢开口了。别管其他林氏宗族这些年唯一当着官的也就是林海,虽然说隔得远了,但是若无林海在,林氏在姑苏声望不会这般高。
众人脸露犹豫,林海却是不急,只淡定吃茶。最后还是大老爷开口了,满是皱眉的脸上双眼微眯不轻不重的声音响起“论理你这一支和族里关系有些远了,就算不远分了家的兄长都管不到弟弟家想怎么处理家财,只是这事到底有些说头,趁着今日个都在,如海也让咱们当个明白人,省的族里头都有些意见。”
这话一出,在坐的林家人都点头应和,大有叫林海给个说法的意思。
林海放下手中的茶盏挑眉道:“七叔公这话,如海就不明白了,一笔写不出个林字,我自认对族里并无不对之处,这些年没少了关照,倒是今日大家伙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叫我实在看不懂。”
“还用说得怎么分明,那府里的藏书,你若是不要可以给族里,族里那么多孩子都一心向学,如今倒是便宜了外人。”有脾气急躁的道。
林海闻言却是冷笑一声道:“六堂兄这话说得偏了,这书乃是我家几代积攒,要怎么处理自然是我的事。再说吾之所为自认无愧于本心。好叫六堂兄知道,虽然咱们都姓林,但是我这一支的私产可不是族里的公产还轮不到旁人说话。”
一番话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