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箱底了。
所以荀攸这封遗言,既要摆事实,讲道理,想办法让曹操避免赤壁之祸,又必须要拐弯抹角,给自己的每一个论断都从现实中找到依据。
……这遗言写的,比考公务员的申论还难啊!
天越来越冷了,这年头炭火不足,窗户和门又透风,荀攸一边写着,一边就觉得四面冷风呼呼地往衣服里面钻。
写得时间长了,握着笔的手指都僵硬难以伸直,至于长时间跪坐的腿脚更是没了知觉,荀攸放下笔,想动一下,却腰间一软,直接歪倒在坐席上。
咬着牙捶着腿,好半天才敢再动。把腿挪到前面,把竹简捧在膝上,继续思考遗言内容。
漫漫寒夜,好似长得没有尽头,又好似短得倏忽而过。他写一会,揉一会被繁体字闪花的眼睛,心中暗嘲自己越来越有古人的范儿了。这叫啥啊,这就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快要天亮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荀攸吓了一跳,这个时间,连从人都睡下了,还有谁会来找他?
慌忙一口吹熄了油灯。他还在“养病”,熬夜写遗言的事可不能让曹操知道了。
第 59 章
荀攸吹熄了灯,外面的敲门声却愈发激烈了。
听得有侍从爬起来开门,敲门人道:“丞相传话,请荀先生议事。”
大半夜的突然叫他议事,必定是有大事发生。荀攸早在屋里听见,得,正好他还没脱衣服,直接去就行了。
冒着寒风来到曹操的议事大堂,陆陆续续地也来了不少谋士和将军。
曹操十分精神,全不是刚从好梦中被吵醒的模样。站在案前环顾一周,道:“有两个消息,要与诸君商议。”
第一个消息是许都来报,荆州刘表有异动。也许是想趁曹操不在偷袭许都,——虽然这个想法刘表不是第一次有,但有没有这个胆略向来是让人怀疑的。
第二个消息是袁尚与袁熙一路向北方逃窜,辽东地界虽然没有大的诸侯,但有不少小势力,想要一一平定,很需要费一番功夫。
这两封军报同时来到曹操案头,必须有所取舍,如果顾虑刘表,即日便要退守许都,讨伐袁尚袁熙之事当然要再议。而如果要把袁尚袁熙斩草除根,那就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出兵。
北地多沙漠,天气又冷,曹操离开许都已有不少时日,劳师远征。现在听说了这两个消息,有几名属下便建议曹操班师回朝,先平定刘表这个大患,再收拾袁尚袁熙。
曹操向荀攸看来。
荀攸默默地在心里说奉孝对不住,这回我要抢你的台词了,谁让你留在许都养病不能来呢,我替你说台词,你就背负着我的长命好好活下去吧。
历史上郭嘉劝曹操先定北方,说了好长一篇子,总结起来无非就是:灭人国,绝人嗣,需要斩草除根。现在不杀得干净,来年春风吹又生。
荀攸道:“丞相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刘表乃坐谈之客,前番丞相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而刘表坐守荆州,拥兵观望,其志可知。”
说完了,恩,郭嘉的这段台词他居然还记得清楚,不错嘛。
曹操在两种建议间权衡许久,最终决定:“袁绍在北方余威尚存,袁尚袁熙不可留也。就依公达之言。”
荀攸心头升起一丝淡淡的忧伤。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意味着他们相处的日子又要减少了。
曹操下令:“全军整肃,三日之后起兵。”
北方多沙漠戈壁,曹军对这一带地势又不熟悉,此番行军需要谨慎,众人又商议了好半天,外面鸡鸣数声,天光已是亮了。
荀攸摸了摸眼角,自己还真熬了一夜啊。
有过熬夜经验的人都知道,刚熬夜的早晨是不会困的,反而可能加倍精神,直到晚上,熬夜的副作用才会显现出来。现在荀攸正是这种情况,虽然折腾了一晚上,精神还停留在会议的亢奋之中,倒也不觉得困倦。
当然,这只是虚妄的表象。这具身体的精气在一天天流失,他做为主人感受得再清楚不过。
看所有人都退下,荀攸却没动,见曹操疑问的视线投来,说道:“丞相,带我随军吧。”
曹操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来,走到他旁边。荀攸也想起身,却被他按住了:“身体养好了?”
“早就好了。”荀攸面不改色地扯谎。
曹操的手从他肩头一路向下,一寸一寸地捏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