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第2/3 页)
用衣袖掩住口鼻,等马队离开,泥尘落下,才松了口气,走上街道,继续采买。
两位的路人忽说起锦衣卫的骇人之处。
:“他们一出来,准没好事!”
:“小声点,活阎王的耳目听到了,你能有什么好下场?”
:“李青云的手都废了,出来就被移交府衙,你看皇上可有责备他?”
:“这还算是轻得,有几个进去就没出来,你也想如此?”
或许是破碎的记忆如刀似剑,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儿而削弱一丝一毫,再有脑补的诸多画面,江弥杉心还是止不住地颤栗,背后冒出一层冷汗,手里握着的芝麻饼都泛着凉。
江弥杉站在原处,等心绪平稳,才继续往前走。
午间出去,到日落才饱足的回到家。
京城的餐饮发展的很成熟,这从原主在点膳司的记忆中大致就有迹象。
菜品种类多样,涉及煎、炒、炖、煮、炸、烤等等技艺,卧虎藏龙,能否分一杯羹,全凭本事。
掉以轻心,只会被市场抛弃,最终失败。
在街上逛着时,江弥杉心里就有了底,又挑了几家酒楼吃饭,就更坚定了她所想,她来自现代,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最终还是得靠手艺,才能有所成就。
本事什么的,她有自信,但当下她的情况,并不适合做酒楼。
反而路边小摊会更适合,游动售卖,做些小吃,先把名声打出去,待时机成熟,再置铺子。
从头开始,像上辈子那般,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理。
*
小摊用具都在定做,闲暇时间,日头随着对小摊售卖什么的考虑,落至房瓦之下。
当朝的食材与现代社会基本趋同,只是名称上有所区别,甚至设有西域市集,供外邦以及西域的商人售卖香料等食材。
京中的摊贩大多都以售卖烧饼、包子为主,味道大同小异。
要做出新意,吸引食客,上辈子的街边小吃就很合适。
但小吃不少,纠结过后,江弥杉打算先售卖手抓饼,食堂、学校门口等大街小巷都常见的路边摊小吃。
对于吃的少的人,一个就能吃饱,对她而言,起码也能撑一两个小时。
酱料虽无法与现世完全对应,但基本的香辣酱能够调配出来的。
另外还需一个味道清淡的酱汁,当季不是番茄成熟的季节,但并不是什么难题,江弥杉仍决定做成酸甜口。
有了想法,江弥杉行动起来。
手抓饼的所需酱料要调制,现腌酱来不及,江弥杉便去市场买了两缸辣酱和各种香料,自行调配,太阳落山前,就调制出满意的香辣酱。
第二日,就开始试不同的糖醋配比,调制想要的口味,时间也不长,一个午后就做出成品,酸酸甜甜,风味十足。
又过几日,江弥杉调制好其余的食材,这日天气晴朗,招待起来家里玩耍的领居家小娃。
前几户的汪小俊,从偶尔尝过一次香辣肉丸,就常来家里玩。
江弥杉做得糖醋铁板炒菜,蔬菜、面、再有些试做的鸡肉,放在铁板上翻炒至软,浇上棕色浓稠的糖醋汁,拌匀入味,即可出锅。
只是闻味,汪小俊就尝得快流口水了,他夹起一大筷,送入口中,酸酸甜甜的好滋味顿时在单调的口中爆开,菜蔬甜脆,连着劲道又顺滑的面,根本舍不得咬断,汪小俊一口气就嗦进口。
嘴里鼓鼓的,还不断地嗯嗯的感叹着。
只觉得别说是炒面,便是拿酱汁拌树叶都好吃!
江弥杉坐在一旁,看他满意地吃完一口,才问:“如何?”
汪小俊都快淌眼泪了,:“太好吃了!我从未吃过这般好吃的炒面。”
江弥杉轻笑,:“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汪小俊又挑起一大筷:“慢点吃就不爽快了,就是要大口大口吃,才美味。”
江弥杉笑道:“等过几日,给你尝尝香辣味的炒面。”
汪小俊眼睛一亮:“谢谢江姐姐!”
午饭后,汪小俊提着一盒玫瑰花糕,心满意足,一蹦一跳地回了家,江弥杉确定了酱汁可口程度,放心地松了口气。
定做的小摊与厨具也先后完成,摊车装置齐备是一架轻便的推车,上层是操作区域,空有两个矮炉眼,周围是空处,可放置所需调料等器物。
下层类似与一个木柜,空间不算大,但可存放食材、便是打水的木桶都刚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