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工基础之上的文学体裁,有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林黛玉,做为读者,每个人的阅读审美体验感受因人而异,是不能套用物理数学指标来衡量检验的,而我们的红学家们却在那里苦心孤诣,小心翼翼地日日求证探隐,非要证明《红楼梦》中迎春、探春、元春、贾政、等等一干文学虚拟人物,按图索骥,要与当时清朝社会中的某某人物对号入坐,直到建立起单线联系后,方就此罢休。此类红学家忽略了这样一个文学研究的最基本要素--《红楼梦》它是一部小说,不是历史,更不是通讯、纪实文学类的文字,不能用研究历史的眼光,去研究考证《红楼梦》。其实,有些红学家,心知肚明,一旦给红学研究,划上句号,自己也就等于彻底失业,丢了饭碗,何不云山雾罩地继续研究考证下去,生存第一要素,先保住皇粮饭碗再说,这就是红学家的精明所在!
影视编导们在滚滚红学热中,也不甘寂寞,立马高高扯起了重拍红楼的大旗,一时间将神州大地闹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为此番重拍《红楼梦》,全国大江南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红楼选秀活动,神州大地的各路美女名媛佳丽们,为之跃跃欲试,频频出镜,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眼球。电视剧尚未开拍,通过红楼选秀,导演们、组织者、策划者、以及入选的红楼秀女们已经名利双收。至于日后重拍的《红楼梦》,能否在艺术质量上也有所创新突破,只能让人拭目以待。冷眼静观中外文学名著不断被后人重拍,时常有之,但重拍版的艺术质量与效果,超过首拍的并不多见,大多沦为狗尾续貂之作。《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电视连续剧重拍版的质量,远非港版首拍版,已是不争事实。87版《红楼梦》,成为电视剧经典之作,已成定论,此番红楼重拍,恐重蹈旧辙,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委实不易!
此番红楼选秀,实则红楼文化商家们的精心炒作与做秀,其终极目的,无非是从观众腰包里多顺出些银两罢了;重拍红楼,亦然。
24 国学热,能圆强国之梦否?
最近一时期,国学热在国内开始明显升温,其升温热度与广度之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甚至扩展影响到海外。据报载,极具中国特色的各类孔子学院,在海外已有一百多家分店相继开张,开始传道解惑,教授儒学经典,传播中华文化,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毕竟不颓,泱泱大国的国粹,开始漂洋过海走向世界,颇令儒家弟子们为之扬眉吐气,很是骄傲自豪了一阵。
国学,一个国家或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经典、精华、精髓、智慧的持续积淀成果,因此也被称之为国粹。中华国学,历经五千年的持续发展、淘汰、积淀,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做为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做出了重要且杰出的贡献。
中国的国学,说它复杂,确实相当纷纭复杂,枝蔓横陈,后人仅仅对《论语》、《道德经》的评注,可谓汗牛充栋,堆积如山;说它简单,也及其简单,纲举目张,不过是四书五经外加二十五史。中国的国学理念,建构在儒、道、释三家理论学说的基础之上,可谓三位一体,互相交融,中外合璧。中华国学,在汉唐时代极具外延张力,发展到宋明清时代,逐渐嬗变成具有超稳定的、自我封闭形态的内涵结构,并由此导致了封建统治王朝,在华夏大地得以延续数千年的强大惯性惰力。
面对巍峨壮观的国学大山,不能说它不优秀,一种劣质的文化,不可能延续数千年而不消亡,优胜劣汰,它的存在,说明它在今天仍拥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拥有适宜的土壤与空间。世界上任何事务,都由它的正反两个方面所组成,国学亦然。国学有它的精华优势,同样也必然存在诸多糟粕。中华国学,其间所掺杂的糟粕毒素犹为强烈致命:漠视个体生命、维护现存社会阶层等级制度、轻视科学、鄙视工商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等等,这些天然弱点糟粕,便成了制约封建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重大惰性阻力。遥想当年,屈原这位楚国的文化精英人物,面对楚国的灭亡,回天无力,抱石沉江自尽,为楚国的灭亡,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后一曲挽歌!成为历史上为国殉葬的文化精英。研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加起来不过二百多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二十五史,不过是充满血腥的帝王家族史,充满了丑恶、肮脏、血腥、黑暗。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虽然孕育了几位世界级的文人墨客大家,却鲜有杰出的世界级经济学家、科学家面世,这与国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