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接连不断,纷纷曝光,而未曝光的数量,比这个数目更为庞大。
不懂权术之道,不懂科考杀伐之术,一味的相信,科举会选拔出人才,只是傻子而已。
…………
“爹,妈,孩儿要走了!”
“孩子,不要有压力,这次考不中,还有下一次!”
“秀才,不是那样容易靠的,好好考试,不要紧张!”
父母叮嘱道。
刘秀回应着,转身离去,心中惨然。
恍惚之间,想到了前世的高考,一切仿若是历史的重演。
人生便是,不断的从一个坑,掉到了另一个坑。认命的人,呆着坑底不动弹了;不认命的人,继续爬起,又是掉下,最后再爬起,再掉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刘秀想着,悠然叹息。
再也没有回头,坚定了踏上了征程。
这一走,就是踏上了功名利禄之路,踏上了尔虞我诈之路,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不是沦为权贵的食物,就是一举成为权贵。
几日之后,刘秀到了英州城下。
看着州城,刘秀催动着望气之术,感受到了浓郁的国运,国运昌盛,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四方安乐。
神州分裂,天下四分,然而各国之间,和平为主,少有战争,各国都是府库丰满,财政充足,百姓安乐,可以谱写一曲盛世华章。
进入州城,立刻之间,刘秀有种土包子进城之感,可仔细想一想,他又何尝不是土包子。
随着院试的临近,大量的人流,涌入了州城之内,整个城内的客栈,店铺,粮价等等,都是呈现着上扬的趋势。
院考由学政主持。学政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
三年之内两次,院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大致相同。
评卷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当任。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院试的报名是从考前十五天截止到考前三天,一共十二天,过期不候。提前半个多月就出发,一就是为了报名,二就是来晚了,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来到报名处,刘秀自报了籍贯、姓名等信息,并出示了自己县试、府试通过的相关信息文件,最后各交了一两银子的伙食费等费用,领了考试的身份铭牌和一份考场守则,算是完成了报名。
时间渐渐的临近,半个月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明天,就是科考的时间了
院试前夕,很多人皆是睡着不着,似乎有些失眠了。
似乎有些考试焦虑症。
刘秀却是早早的睡觉了,早睡早起好习惯,至于落榜,大不了跟随着白素素去造反。
…………
考试地点,在贡院。
行走在大大街上,远远就看到了大量的读书人,纷纷汇聚在一起。
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成功则一跃成为士人阶级,失败则浪费三年的光阴。
人群密密麻麻,有着一万之多,有着十二三岁的孩童,有着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有着四五十岁的大叔,也有着白发苍苍,考了一辈子的老童生。场景之壮观,远远超越了前世的高考。
人群太多了,将贡院前面的大广场和整条街道都挤的满满当当的,很多人鞋都挤掉了!。
两火士兵列队而出,一火站在门前,一火列于门后。
这时候,一个中年门监官并两个文书小吏走了出来,一个拿着卷轴,一个拿着铜锣,然后们监官高声道:“所有考生不得喧哗,按照铭牌上的座位号排队依次入场,高喊三声不到者,下一个自动补上,最后未到者可有半个时辰补进,凡有扰乱秩序者不得入内。“
听了官吏的话,所有人都静了下来,有排名靠前者,这时也是拼了命的往前挤。
刘秀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铭牌,只见其正面写着东莱县刘秀,背面则是天字第六百零六号。
“下面,由我来宣读考场的规则……”说着,监门官环顾了一圈,他后继续高声道,“凡夹带,偷瞄,高声说话,代考等舞弊者,必严惩不贷,轻者取消考试资格,重则牢狱。尔等学子,切莫自误。”
“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