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页)
听听 郑桐讲课。
蒋碧云悄悄走到男宿舍门外,仔细倾听着里面的谈话。
郑桐的声音很大:〃刚才我给你们讲的这段历史叫'文景之治',按照史学家的观点,'文 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由于皇帝采用了休生养息,减轻徭赋的国 策,使国力迅速强盛……〃
钟跃民问:〃老师,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郑桐谦虚地说:〃别叫我老师,咱们共同探讨问题嘛。〃
〃老师,大伙不是早商量好了么?上课的时候必须称老师,咱们既然学文化,就得讲点师道 尊严。〃
男知青们附和着:〃郑老师,你就别谦虚了。〃
〃谁有知识谁就是老师。〃
钟跃民说:〃老师,我的问题是,到底是唐朝在先还是汉朝在先?〃
〃哎呀,钟跃民,你简直太无知了,西汉刘邦建朝在公元前202年,唐朝建朝是公元618年, 这中间差着800多年,你说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老师,那三国呢?三国总该是汉朝之前吧?刘备姓刘,刘邦也姓刘,他俩是什么关系?刘 邦是刘备的儿子么?〃
郑桐恨铁不成钢地教训道:〃钟跃民呀,你除会打架拍婆子还会什么?怎么历史知识这样贫 乏?提的问题简直可笑,三国时期是东汉以后,和刘邦建西汉差着将近四百年,你怎么整个 一文盲的水平?〃
钟跃民惭愧地说:〃是呀,自从六六年开始,我就再也没看过书,字都忘得差不多了,就别 说历史了,真他妈丢份儿。〃
郑桐语重心长地说:〃我早就看清这路子了,文化知识到什么时候都有用,人不能糊里糊涂 地活着,你们看看钟跃民,小伙子往那儿一站,也算是仪表堂堂吧?可相貌好有什么用?还 不是一脑袋浆糊?说句不好听的,照这么下去,将来连个老婆都找不着,谁要你这个文盲? 〃
蒋碧云捂住嘴偷偷地笑了,她转身离去。
曹刚是负责对外观察的,他马上报告:〃跃民,她走了。〃
钟跃民如释重负:〃走啦?下课、下课,郑桐,你小子还真端起老师的架子来啦?还真把我 们当文盲啦?你他妈找抽呢是不是?〃
郑桐说:〃哥几个,我还真讲上瘾了,肚子里的货还没倒空呢,我给你们讲完好不好?〃
钟跃民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找个凉快地呆会儿去,哥几个要睡觉了,没功夫听你闲扯淡 。〃
陕北的农村基本没有时间概念,人们的一切作息安排都根据天色,真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村子里每天最热闹的时候是晚饭前后,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都端着碗走出自家窑洞,三 三两两地蹲在一起,一边喝粥一边扯着家长里短。
钟跃民也经常端着碗和村民们蹲在一起闲扯,他发现自己和农民们之间根本找不到共同的话 题,农民们喜欢谈论村里的新闻,在钟跃民看来,这些新闻很乏味,无非是李家的汉子睡了 张家的婆姨,王家的两兄弟和一个常家的寡妇明铺暗盖,而那寡妇的孩子长得又象村里一个 姓赵的光棍儿。
村民们大多数是文盲,村里学历最高的是现任会计张金锁,他是高小毕业,几年前是村里民 办小学的校长兼教师,村里略识几个字的人都曾经是他的学生。后来学校终于办不下去了, 因为村里无力再供养民办教师,一个壮劳力的工分每天才合五分钱,哪养得起闲人,村民们 坚持认为民办教师是闲人,娃们认识锄把子就行了,认字有什么用?村支书常贵认为,张金 锁既然是〃知识分子〃,就该给出路,学校不办了,就让他改行当了会计,这体现了党的知 识分子政策。
钟跃民惊讶地发现,在如此贫困恶劣的生存状态下,村民们却很少愁眉苦脸,他们始终很乐 观,他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饮食男女。在饮食方面,由于他们没见过更好的食品,所以坚 持认为酸汤饺子和油泼辣子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如果有人提出世上还有很多更好吃的东西 ,那大家会一致认为此人太没见过世面,这驴日的八成是没吃过酸汤饺子,才在这儿胡咧咧 。
除了谈论吃,余下的话题自然是男女之事了,谈论这类话题时,大家往往很兴奋,气氛也很 热烈,真正是畅所欲言,很有民主意味。有一次村里的常守财从县城走亲戚回来,带回一张 宣传画,上面是毛主席身穿绿军装在招手,老人家站在一圈儿类似佛光的光环里,光环下面 是一群穿着各种稀奇古怪服装,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他们人手一本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