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继续留在南联邦范围内,并组成了“波黑塞族共和国”,时刻准备着同母国塞尔维亚联合;克族人追随母国克罗地亚,赞成波黑独立,这一点与穆斯林族一致,但其目标是同克罗地亚联合,这一点又和塞族类似,克族也在自己的聚居区建立起“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同体”;穆族在历史上同塞族有过厮杀之仇,不可能再情愿同塞尔维亚和黑山搞在一起,只有走独立之路,但作为波黑最大的民族,企望的是以自己为主的统一的波黑,不能允许境内的塞、克族分裂,波黑被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瓜分。三个实体鼎立,矛盾加剧,最后以刀枪相见。穆斯林、塞尔维亚两族间的战争尤为惨烈。
关于穆斯林族和塞尔维亚族武装冲突的直接导火线,双方始终各执一词,无法统一。多年后,他们还是重复着当时各自打仗的理由。
塞族方面说,1992年2月29日,波黑就是否成为独立国家举行全民公决。穆斯林、克罗地亚两族参加了投票,塞族予以拒绝。那天,塞族一对男女青年到萨拉热窝老城区内的东正教堂举行婚礼仪式。突然,走在迎亲队伍中新郎的父亲尼古拉·加尔*奇被子弹击中倒下,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塞族人义愤不已,遂在萨拉热窝市布起路障。以后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动了武。我曾就塞族所说的理由询问过一些波黑穆族朋友,他们承认是一位穆族中年人向迎亲队伍开的枪,但认为这个事件纯属偶然,因为那个穆族人是精神病患者,也无法问他的罪,所以至今这个人还在萨拉热窝市的街头游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8)
穆族方面说,战事源于1992年4月5日。那天,穆族群众在共和国议会前举行和平示威,高呼“保卫萨拉热窝”的口号。一位名叫苏阿达的穆族姑娘,想穿过米梁茨卡河上的“乌尔巴尼亚桥”去参加和平示威,刚走到桥中间就被从河左岸塞族区飞来的子弹打中。塞族的行为激起了穆族群众的愤怒。
战争爆发后,穆、克、塞三族基本上都是实行“军事统治”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一切为了战争,却苦了老百姓,普通人无处购粮,只有去打仗才能得到配给。
波黑的战争,真可谓是一片混战。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塞族军进展神速,很快就占领了波黑70%以上的土地。克族得到克罗地亚的援助,据说克罗地亚派出上万余官兵协助克族作战,他们也占有了与其居民相称的17%的领土。穆族有*世界的支援,一批圣战者帮助穆族打仗,国际社会也对穆族偏袒,但终因器不如人失去了不少地盘,最少时只占波黑12%的土地。为了争夺地盘,穆、克、塞三族间又互有争斗和合作。争斗是残酷的,合作是短暂的,萨拉热窝曾是塞族、穆族的主要战场之一。我在波黑任职期间,看到过米梁茨卡河两岸楼房的墙壁上弹痕如网,以及被摧垮的房屋,被烧毁的汽车一片狼藉,倒塌的《解放报》社大楼长时间没有修复。
徐:波黑内战各方除了背后的各自的民族宗教势力支持外,国际社会如何参与斡旋的?结果如何?
温:波黑战场也是国际社会各大势力的角逐场。它们穿梭于波黑问题相关各方之间,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但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最后,在美、俄、英、德、法的联合干预下,直到1995年11月21日,有关各方才达成“代顿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两族结成联邦,占波黑总领土的51%,共划分为10个州,每州实行自治,克族占两个多州。塞族自成共和国,土地面积占总领土的49%。波黑战争最终宣告结束。目前,驻波黑的国际社会高级代表是太上皇,塞族和克族分别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保持着特殊关系。至今,穆、克、塞三族对国家的认同仍相去甚远,他们还不能就国庆日达成一致。
波黑战争持续了三年半,450万人口中,有近百万人流亡国外,近百万人远离家乡,近25万人丧命九泉。痛定思痛,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这成了分裂后的南斯拉夫地区千百万人不断反思的主题。
徐: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后,马其顿和波黑的穆、克两族也都倾向于各自共和国的独立。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渐成定局。在无可挽回联邦分裂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两个坚持南斯拉夫实行联邦制的共和国即酝酿并筹备组成新的共同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如何建立的?
温:1992年1月19日,时任黑山共和国主席的莫米尔·布拉托维奇向议会建议,应尽早就黑山是否继续留在南斯拉夫联邦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