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人们都有自己的个人感情,一些心肠软的家长也会在安排婚事的时候考虑子女的意愿,但总体来说,大多数中世纪的婚姻都是包办的。举个例子来说:在黑死病杀死七十五万人之后,一波大规模的结婚热潮就席卷了整个欧洲。对于幸存者来说,现在成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良机。毕竟,疫后的欧洲大陆出现了成千上万新丧的寡妇和鳏夫,他们拥有大笔的财富,有些也许还失去了继承人。接下来,就是一股结婚的淘金大潮,土地兼并的热潮。这个时期的法庭记录里充斥着二十岁的年轻人娶了老太婆的案例。这些人,他们并不是白痴。他们只是看到了机会的窗口,或者说寡妇的窗口。于是就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结婚祷告一辈子吧(5)
由于这种婚姻缺少感情,所以欧洲的基督徒婚礼的低调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时的人们身上穿着日常的衣服,在自己的家里举办仪式。我们现在认为“传统的”盛大而浪漫的婚礼直到19世纪才出现,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身着白色的长裙从长廊走过,世人为之*。打那开始,这一时尚潮流便一直延续了下来。而在那之前,结婚不过就是一个星期中的某个普通的日子罢了。在婚礼上,新人们即兴发表誓言,整个仪式一般只持续很短的时间。在这样的婚礼上,证婚人的作用变得极为重要,因为今后一旦双方闹到法庭上去的时候,证婚人可以证明他们是否真的结婚了。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当双方为财产、土地和孩子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法庭在这种事上的作用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正如历史学家南希·科特所说的:通过婚姻明确公民个人的角色和义务,婚姻规定了责任,也削弱了特权。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现代西方社会不变的真理。甚至在今天,法律唯一关心的事依旧是你婚后的财产和子女。当然,牧师、拉比①'①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
'、你的邻居,或者你的父母可能还有其他的想法,但在现代的财产法案里,关于婚姻的着眼点在于两个人的关系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产品(孩子、财产、生意、债务等),这些事情都需要善加管理,以便使社会秩序可以继续有序地运行,政府也不会被大量出现的弃婴和破产而搞得焦头烂额。
举个例子说,当我自己在2002年离婚的时候,法官对于我和我前夫在感情或道德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她根本不关心我们在情感上委屈、破碎的心灵,或者是有没有违背曾经许下的神圣的誓言。她当然更不会在乎我们的灵魂。她所关心的只有我们房子的归属权。当然,还有我们的税务情况。她关心在未来的六个月中,该由谁来继续缴纳我们的汽车租赁费用。她甚至想知道我今后创作的版权归谁所有。如果我们有孩子的话(谢天谢地,幸亏我们没有),法官还将非常关心今后他们的教育、医疗、食宿和抚养权的问题。就这样,通过纽约州赋予她的权力,她把我们这个社会的一角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位21世纪的法官依然保持着古代的婚姻观念: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涉及宗教或是伦理道德,而是一件关乎社会民风的大事。她的判决与10世纪的欧洲法庭如出一辙。
在我看来,这些早期欧洲人的婚姻(也包括离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轻松。人们基于经济或是其他个人原因而结婚,也因为经济和个人的原因分手,一切都相当简单。大家都明白,当人们在心里许下诺言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也就随之变化。就像商业交易一样可以改变。在中世纪的德国,法院甚至认同两种不同类型的合法婚姻:一种是“Muntehe”,即永久地生活在一起;另一种被称为“Friedelehe”,可以大致翻译成“轻松的婚姻”,意为两个成年人,按照比较随意的方式住在一起,相互之间对财产没有任何要求,随时都可以在对方眼前消失。
不过到了13世纪,这种轻松的心态有所改变,因为教会再次介入婚姻当中了。或者说,这应该是第一次。因为早期基督教那乌托邦式的梦想已经结束了。神甫们不再热衷于天堂重现人间,而是化身为强大的政治人物,致力于操纵他们逐渐成长的帝国。教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那些欧洲皇室,他们的婚姻通常与政治联盟的利益息息相关,而对教皇却不屑一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结婚祷告一辈子吧(6)
1225年,教会终于取得了婚姻的控制权,制定出严格的法案来保障合法结婚。在此之前,两个成年人经过宣誓即可被视为是合法的结婚,但是教会坚持认为这是不够的。新的教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