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1/4 页)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三章 军改 收纳 天下太平
大明有爵三等,公、侯、伯,除却开国靖难这两个获取功勋的时代,爵位都是在加在握有大兵的武将身上,在接下来的十几名皇帝传承中,给武将贵族爵位,就是为了让他们交出兵权,安享富贵。
能获得爵位的武将必然是功高无比,手中一般都有一支堪称强军的队伍,如果升迁他的武职,将来肯定会有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现,给他一个代表着荣誉的爵位,然后把军队交给别人,自己去大城市去荣养,这也算是种交换的手段。
可李孟这边的规矩完全都已经是坏掉了,国公这个爵位,这些年已经轻易不敢许人,立有相当大功之后,也要按照要求离开军队才能获得,而给李孟这个位置,则是几乎是求着他收下的。
还要以近乎割地的名义,送出去几块地盘,这才让李孟没有继续在齐王这个封号上坚持,交出军队所控制的地盘,这种从前默许常规的事情更是不敢提了。
相比于唐宋的将军号泛滥,有明一代对将军名号控制的极严,天下间也只有驻守在五个地方的总兵才能有将军这个名号,但到了万历年左右,总兵这个名号开始渐渐的泛滥起来,等到了崇祯年,天下间征战连连,无论真假,军功也是很容易获得,军将积功升迁到总兵这个职位也是容易。
而且国家不能保证足额的粮饷供给,可还要趋势军将士兵们去作战,唯一拿得出的东西也就是这武将官职了。
比如说左良玉,他并不属于九边总兵的一位,按照规矩他也不可能被加上将军这个衔头,可左良玉手下二十几万兵马,堪称是大明关内规模最大的部队,这样的实权军将,已经不是朝廷可以轻易触碰的了。索性是给了平贼将军的职衔。
以示他高于同级的总兵大将,而且二十几万地部队,如果只有一名总兵,那的确是有些寒酸。
所以现在的平贼将军左良玉手下有十几名总兵,这些总兵有朝廷任命的,也有左良玉自己任命,朝廷捏着鼻子承认的。
有这个例子在前,山东的齐国公、镇东将军李孟。手中十几万兵马,作这些事情也是就是顺理成章了。
不过,这平贼将军委任总兵尽管不合规矩,却还能说的过去,你一个齐国公就要委派将军,这可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朝廷根本就不会承认,但目前的山东跟朝廷之间地关系。也就是维持着表面上的体统,那里会管朝廷如何反应。
而且军制改变。委任军官。对那些动不动就大义凛然。动不动就激昂慷慨地无知书生们来说。这些所谓地文人士子对此一窍不通。胶州营自行建立军制。自行委任总兵、将军。这就是表示从大明地体统之中单划出来。这可是比提督四省军务还要逾越大逆地事情。只是。外人根本看不懂。觉察不到其中地意义。
基础编制。从原来地千人一营。变成两千人地团。在每个团之中。四百名火铳兵被单独地划分出来。分成两个火器队。其余地长矛兵分成八个队。每队二百人。
因为兵器制造局地产能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所以按照要求。每个团中会有两个队地士兵是披着半身甲地。这种甲不是皮甲或者是棉甲之类地货色。而是那种西方地板甲。并且配备着带着棱角地头盔。这种头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敌人地尽距离劈砍。当然穿上这种制式板甲之后。弓箭已经是很难对这种带甲地士兵造成伤害了。
合并为团之后。会有一名团守备。一名副守备。每个团地旗手、鼓手。还有三门炮地炮兵。以及传令兵和护卫。都是单列出来。一般来说这些人加起来会有百人左右。直属于团守备。
所以说。实际上。每个团地准确人数一般在两千一百人左右。
五个团为一军。设置参将或者是游击一名统领。不过这一军并不是常设。而只是在有副将地情况下才单独划出。
这是常规步兵部队的设置,胶州营的骑兵依旧是按照千人一团,共八团为一军,其中一团为辎重团,设置马军统领。
炮兵则有五个队,其中一个队为辎重队,五队为一军,设置炮兵统领,水军设置两营,为登州水营和莱州水营,两营互不统属,各设水营统领一名。
亲兵营下辖两个大队,其中一营为卫戍大队,共有十个队,胶州营系统的精英士兵和军官,按照一定的流程标准被选拔到这个亲兵营之中,除却担任护卫和突击队的任务之外,还学习各种指挥技巧,这边是军官的预备队。
另一个大队分为二十个队,这个队则是从前的实验营改编而来,用作胶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