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第3/4 页)
多天的脸色终于是露出了笑容。开口赞许道:
“邓师傅这说的这些都是真知灼见。于我兵器制造局都是大有益处。山东用人。看的是真才实学。这重赏邓师傅是跑不了了!”
听到有重赏。洋人邓肯笑的眼睛都是找不到了。孙和斗在制造局做事已经是养成了高效率。当即是召唤制造局的大匠头目入内。具体商议这分工协作。统一量具的法子。孙和斗并不傻。
方才这些道理。是这洋人邓肯一个人想出来的。他是不信的。但能针对胶州营兵器制造局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了不的的聪明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出现在西方。各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欧陆在制造生产中对数据的严格要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各个城市的行会中就已经开始制定原始的行业标准。在各种技术书籍中。就开始用精确的数值记录。而到明末。《天工开物》上面各项制造相关数值。还都是模糊的。这种对数字的不重视。可以反应到很多的的方。导致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流传下去。不能推广。
在同时代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盔甲和火铳的手工工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工序分开。最后统一装配的方法。也早就是被大规模应用了。
大明的末世。东西方在制造业。航海、军事上开始逐渐的拉开差距。当然。这也是欧洲的对盔甲和武器需求大幅度增加。武器工场必须要改变生产方式来适应这个需要。而发生的改良和进步。
这种改良和进步。就让西方的制造业不断的向前。一直到最后变成改天换的的大工业。那时候西方和中国的差距彻底被拉开了。
按照某些理论。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工场也是到了这个临界点。或许今天邓肯不想出来这个方法。就有其他人在过些日子想出来改进。
但这个毕竟是越早越好。有个时效性的讲究。越早提出这种方法。就会越早提高兵器制造局的生产效率。
不过。洋人邓肯作为一名破落贵族子弟。脑筋比平民百姓的确是灵活些。他从前或许在工场中工作过。或许曾经进入这些工场观察过。他想出来了改良和进步的方法。这就是他的大功劳。
这改进的法子大好。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工匠。自然明白这邓肯想出来这些法子的意义。他们还发现。当日间大帅李孟给兵器制造局提出的几个意见。好像都是针对这种大规模生产的。
稍加商议。定下了相应的改进。调整各个制造小组的工场空间。统计各个组工匠擅长的技能。马上就是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
邓肯的到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被提拔成工匠。待遇相关都是大幅度提升。丁旭这边还自己出了三百两银子给这邓肯做奖励。
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天量具都被收了上来。加以比对之后。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同样是一尺。制造局东门和西门的两个制造组所用的量具居然差到一指。这样的错漏。实在是以精工制造自诩的兵器制造局诸位工匠汗颜。
加班加点之后的第五天。相对精确些。而且统一的量具被赶工制造了出来。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兵器制造局。头天的生产就特别让人惊喜。生产出来的盔甲。而且是合格品。差不多就比五天前提高了两倍多。
而且这还是有种种纰漏。和改换生产方式的种种不习惯的情况下。就有了这种的产量。孙和斗、郭栋、丁旭还有司考仁惊讶的发现。如果今后熟练。产量还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这个思路。让整个兵器制造局的产能提升的极为惊人。
如果仅仅是这个方法的改进。那么事务繁多的齐国公李孟是不会呆着人马来兵器制造局查看的。
惊动了齐国公的人是第二位没有当上工匠的洋人。这个洋人年纪不大。十七岁的样子。和邓肯不同。他一向是沉默寡言。每日里到处走走看看。他的名字叫做德瓦尔特。据说是尼德兰人。
德瓦尔特和那邓肯一样。都被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以为从前或许没有过工匠的经验。但这德瓦尔特却比邓肯讨喜的多。
一来是个老实文弱的年轻人。二来是温和谦逊。很喜欢提问问题。各个制造组的工匠都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也是有问必答。
不光是一个人在郭栋和孙和斗的面前提过。想要把这个德瓦尔特收进来做徒弟。将来肯定是一把好手。但因为人人都在为生产忙碌。德瓦尔特又是个安静的人。这件事也就没有人着急来做。
只不过负责兵器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