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1/4 页)
先行威慑,再行公允。这收税第一步做地极好,税丁中为首的那名师爷在账本上记下这收上来的第一笔银子,心中禁不住有些得意,事先侯山和黄平交流了很久,才决定了这么一个形式。
他知道刚才被他征税地船只的船主并不是虚言恫吓,而是的确和周延儒有些关系,这船上的货物在北方卖掉后,获利的七成都要进入当朝首辅周延儒的腰包,不过越是这样的背景。作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就越有效果。
从正月初三开始。整个山东盐帮在两淮的人员就在寻找这样一个“鸡”,到最后目标锁定在这和周延儒有关系地船主身上。别看收上来了三百八十两银子,实际上胶州营地花费可远远不止这个数。
知道有这么艘船之后,几乎是用最紧急军情传递的方式,快马接力传到了济宁州,而且山东盐帮地人还花钱买通了船上的几名水手和那商人的家丁,并且有人还在徐州作为替补的水手上了船。
也就是说,即便这名脾气张扬的江南商人不在船上大吵大闹的话,肯定会有人用其他闹起来,在这河上演一出戏。
“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奸邪小吏,私自设卡收税,朝廷的体面制度就是败坏在你们这些人的身上。”
周围本来已经安静了半天,那记账的师爷却听到边上有人这么说,转眼间就是“为虎作伥”“奸邪小吏”“败坏朝廷体面”几顶大帽子扣到了头上,这师爷也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听到这话,禁不住有些恼火。
转头顺着声音的来源看去,却看见有艘船并没有离开,在船头上站着一名文士打扮的年轻人,正做出一幅嫉恶如仇的神色,看着这边。
税丁们听到他这么说,都是有些火大,不过为首的师爷却觉得犯不上为这么年轻的士子招惹是非,看对方的年纪不大,穿着又是有钱人家的模样,想必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年轻气盛的角色,当下笑着回答说道:
“朝廷多年没有拨付银子修缮漕运河道了,山东要不自己收钱筹措,恐怕这位公子也不能坐船行走。”
本以为这句话说完之后,事情也就了结,谁想到那年轻人又是开口冷然说道:
“朝廷的赋税出自田土方是正途,这运河上的船只都是士绅官宦的产业,你们恃强凌弱,强行的收取,岂不是给朝廷和地方上抹黑,还顾不顾朝廷的体面。”
这话说的大义凛然,说白了就是这赋税徭役和士绅官宦是无关的,这些大明的有产阶层,享受大明帝国给予的各项福利,成为人上之人,但却不承担一丝一毫的义务,那些应尽的义务,缴纳的赋税,却要由那些大明帝国底层来承担。
那名师爷的脸色渐渐的冷了起来,他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进入胶州营当差之前,他家里因为负担不起赋税已经是破产,家里人濒临饿死,可同村有功名的那几户人家,不负担任何赋税徭役。却趁着这个机会大肆地吞并土地。
进入胶州营当差之后,这名师爷被灌输到一个道理。有责任有义务,山东兵马戍守齐鲁之地,保这漕运之地的安全畅通,收取些银钱,也是理所当然地。
看那师爷的脸色冷下来,那些税丁的表情愈发的难看,站在船头的那名士子愈发觉得自己凛然无比。言辞间也愈发的慷慨激昂,大声的说道:
“不要以为横行霸道就可以肆无忌惮,最多也只能是嚣张一时,尔等不知道阉党地税监、织监在江南的遭遇,奉劝尔等,若是倒行逆施,到时候民怨沸腾。义民蜂拥,就算是后悔也要晚了。”
听到这句话,带领的税丁的师爷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弓弓身回答说道:
“不劳公子您费心,江南各处收税收不上来,主要是压不住局面,被人一冲吃了大亏。在这山东地面上,谁敢这么闹,看看岸上都要掂量掂量。”
这名师爷不阴不阳的说完。也不理会那位站在船头,自以为仗义执言的公子哥,直接领人下了船,上小艇朝着另一艘船而去,临走的时候给收过钱地船队留下了张“厘金付讫”的凭证。那名站在船头的士子没想到自己这么一大番话,却被对方这样的反应,一时间气得脸色有些发青,顺着那师爷指着的方向看去,却看见码头上八门火炮对准了运河的方向。在码头那边还停靠着装满了士兵的兵船。
看那黑黝黝地炮口。和在阳光下反射的锋刃光芒,这士子白日里打了个寒战。再也不敢在这里激扬,灰溜溜的躲回船舱之中。
兖州军都司张江安排了两个营在这济宁码头上,大明地平民百姓在万历年之后很容易被鼓动起来,凡是征税或者是非文官办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