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1/4 页)
梁啸心头一动,觉得亚历山大说得有理。猎骄靡离开这里,也可能是因为塞人闹得比较凶,他率领主力镇压去了。这说明之前安排塞人出峡的决定起作用了,可是塞人一盘散沙,恐怕不是猎骄靡的对手。猎骄靡镇压了塞人之后,不仅得到了辎重补给,又会抓到炮灰,到时候再来攻阵怎么办?
山谷里还有几百塞人,这些塞人现在已经融入队伍,牧羊、砍树,打造武器,什么都干,就剩拿起武器一起战斗了。如果猎骄靡再押上几千塞人炮灰来,他们恐怕又要生变了。
不能坐视不理,不管能不能救下塞人,至少要做出营救的姿态。
梁啸盘算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兵力不足,经过几次战斗,现在总兵力只有五千多骑,就算加上塞人也不足六千。如果再分兵,力量就太薄弱了,一旦遇上猎骄靡的主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不管多么精妙的战术,最后还是要靠实力来实现的。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便能以胜弱强的事,只有故事里才有。
梁啸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安德鲁还没到?就算是山路难走,他也该到了。难道他遇到了意外情况,又或者,猎骄靡离开,就是去截他了?
梁啸心里咯噔一下,不敢怠慢,立刻叫来了煎靡,让他安排人西行打探消息。煎靡听了梁啸的分析,也觉得可能性颇大,立刻安排得力的斥候,一人双马,赶去打探情况。
峡口向东三百里,猎骄靡立马一座矮坡之上,看着乌孙人像狼群一般追得塞人狼狈不堪,心思却已经飞回了峡口。
来追杀塞人并不是他的目的,塞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动手。他离开峡口,是因为他看了峡口的阵地之后,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攻破梁啸的阵地,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主动撤退。
撤退不等于放弃,相反,这是一个陷阱。如果梁啸追出来,那他就别想再回去了。
因为匈奴右贤王已经率领三万骑进入伊犁河谷,就在峡口外百里。只要梁啸出了峡口,离开了他精心布置的阵地,右贤王就会第一时间截断他的后路,让他无路可逃,只能野战。
就算梁啸再善战,在乌孙和匈奴总共六万骑的夹击下,他也必败无疑。事实上,只要他离开了峡口阵地,即使没有匈奴人助阵,猎骄靡也有足够的信心击败他。
然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梁啸离开峡口的基础上的,所以猎骄靡此刻的心思根本不在眼前的战场上,而是三百里外的峡口。
梁啸会出战吗?
一名骑士从山下飞奔而来,冲到猎骄靡面前,大声说道:“昆莫,还像以前一样吗?”
猎骄靡点点头,拨转马头,向西看去。
骑士飞奔而去,将猎骄靡的命令传到各部。正在追杀塞人的乌孙人纷纷吹响号角,将落败的塞人往西驱赶。塞人被追得魂飞魄散,见乌孙人的围堵露出缺口,也不管方向,立刻突围,向西狂奔而去。
猎骄靡歪了歪嘴,笑而不语。
梁啸很快知道了猎骄靡的位置。
仓惶逃命的塞人拜倒在梁啸面前,苦苦哀求梁啸出兵求援。猎骄靡一路东行,对塞人大肆报复,如果梁啸再不施以援手,塞人就要被猎骄靡杀光了。到时候猎骄靡会吃着塞人的牛羊,将塞人赶到梁啸的阵地上,用塞人的尸体填平石阵。
梁啸觉得有理,但是他没有立刻动身,他只是安抚塞人,保证一定会为他们报复雪恨。
他在等老安德鲁的消息。
两三天时间,陆续有近千塞人溃兵逃到峡口,说辞基本一致,猎骄靡正在追杀塞人,塞人处境艰难,希望梁啸出手相助,救塞人一命。就连煎靡都按捺不住,几次想向梁啸请命,要身先士卒,攻击猎骄靡,援救塞人。
可是梁啸拒绝了。
塞人来得越多,他越觉得不对头。猎骄靡有三万多大军,他全力以赴的追杀塞人,能让这么多塞人逃到这里?几十个,上百个,那还情有可由。近千人,是不是太多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梁啸仔细询问了所有的塞人,仔细分析之后,越肯定自己的直觉。
这是一个陷阱:猎骄靡追杀塞人是假,诱他出谷才是真。他这是攻阵没有胜利,转而想以野战取胜。
梁啸耐心地又等了两天,终于知道了答案,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匈奴人就藏在峡口西百余里的一个山谷里,数量不明。从马蹄踩踏地面留下的痕迹和匈奴人的警戒范围来看,人数不少,至少有两万。
更让梁啸揪心的是老安德鲁被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