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话到司机班,要杨登科下午去送客人。杨登科放下电话就开着面包车去加了油,然后回到九中,准备拿些换洗内衣和毛巾什么的,因为省城离贵都市有两百来公里,没法当天赶回来,得在那里留宿一晚。
把车子停到楼下坪里,才下车,有人在后面喊了一声登科。杨登科回头,竟是肩上扛着被褥,手里提着行李的猴子。身后还跟着他的女儿侯竹青,手上也提着一个纸盒子,近了才知里面装着一只土鸡。猴子说:“今天送竹青去省城读医专,从这里经过,特意进来看看你。”杨登科说:“不是开学一个多月了么?怎么今天才到学校去?”猴子说:“那医专原是一所卫校,是今年改成医专的,好多配套建设一时完不成,才推迟了开学时间。”
杨登科将父女俩让进楼道,说:“真是巧了,下午我正要送客回省城,竹青就坐我的车去得了,也好省两个车费。”猴子一听,自然高兴,回头对侯竹青说:“竹青你真有运气,可以享受人家省领导的待遇了。”
因为离吴卫东说的出发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做顿简单的中饭完全来得及,所以进屋后,杨登科就磨刀宰鸡,要用客人提来的东西招待客人。正忙着,聂小菊和杨聂也回来了。一见如花似玉的侯竹青,聂小菊忍不住赞道:“怪不得常言说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看这孩子出落得美人一样。”杨登科说:“怎么是美人一样?本来就是美人嘛。”羞得侯竹青满脸绯红,嗔道:“阿姨叔叔真坏。”
说话间,聂小菊已围上围裙,下了厨,开始蒸鸡做饭。侯竹青也还懂事,主动到厨房里去给聂小菊帮忙。饭菜很快做好了,大家坐到了桌边。尽管下午要出车,杨登科还是端起了杯子。主要是为猴子助兴,杨登科自己只象征性地表示表示。
不知是喝了酒还是高兴,猴子的话多起来,说:“登科,你那五千元钱,看来得竹青毕业后才还得了啦。”杨登科说:“这是我和小菊给竹青的一点小心意,谁要你还?以后再提这事,我就对你不客气了。”猴子说:“好好好,以后我再也不提它。”又说:“最近我贷款承包了村后傍着城南园艺场那块坡地,已经请人把地翻了过来,准备种上药材。”
杨登科觉得猴子这个办法可行,说:“我听说药材还比较起价,你肯定能赚大钱。”猴子说:“我也不是想赚大钱,只要赚够竹青这几年的学费就行了。”聂小菊一旁说:“竹青这个医专要读几年?学费肯定不少吧?”
侯竹青停下正往嘴里扒饭的筷子,说:“因为我们是初中毕业生,还有文化基础课程,得五年才能毕业。”猴子说:“入学通知上说了,第一年学费一万五,以后每年六千,五年下来就是近四万,加上生活费,没有六七万拿不下来。”
聂小菊听了不免摇头,说:“我们当老师的心里明白,现在哪级教育都一样,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费却越来越高,家长们真是不堪重负。一个医专读下来,就要这么一大笔钱,别说你们在农村种地了,就是我们这些上班领工资的,虽然工作了十多年,买了房子,更新了家用设备,要想存下这么一笔钱也困难啊。”杨登科说:“可不是?在单位里呆着,如果手中没点权力,有些灰色收入可进账,光那几百元钱一个月的死工资,吃萝卜白菜还能勉强度日,要买房子,要生病和读书,那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
猴子却比较乐观,跟杨登科碰碰杯,喝下一口酒,从容道:“农村人穷,但穷有穷的活法,房子能凑合就行了,吃用自给,也不用花什么钱。愁的也是小孩读书,不过我早就计划好了,我的药材生产一搞起来,效益还是来得快的,负担竹青这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没问题。”杨登科抿一口杯里的酒,说:“是呀,竹青把医专读出来,你的日子就好过了。”聂小菊也说:“读医专和读别的专业不同,国家就是不包分配,自己谋个职业容易。”
由于酒精的作用,猴子脸上已经泛起红光,他无限憧憬地说:“这个我也想好了,竹青找不到工作,我就让她在我们侯家村开个诊所,过去我们那里还有赤脚医生,这十多年来赤脚医生也不打赤脚了,穿上皮鞋跑得不知去向,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看个感冒也要往城里跑,车费不用说,城里医院的医药费贵得没名堂,看个小病得嫁老婆,看个大病不倾家荡产却只有进棺材一条路。现在老百姓最怕的就是一个上字,一是上学,二是上医院,那简直就是上吊。如果竹青把诊所一开,乡亲们不用到城里医院来上吊,保证特别受欢迎。”
杨登科和聂小菊也就替猴子高兴,祝愿他和侯竹青心想事成。
因为杨登科不能放开喝,猴子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