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第2/4 页)
开放夜市,甚至将征税的额度一降再降,收效却是微乎其微,还是没能阻断人们对清阳府的向往。
百姓该跑还是跑,宁愿被送去七镇府那种苦寒之地做伐木工,也不愿守着家园好好种地;官员该消失还是消失,宁愿放弃朝廷赋予他们的正儿八经的官职,去清阳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
每当看到折子上写着又有多少百姓弃家而逃,又有几名官员投奔了清阳府,他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无比憋屈,就忍不住埋怨至今行踪不明的凤帝。
明明早就选定他来继承皇位,为什么还要弄什么考验投票,将凤老九推举出来?若不是凤老九先做了储君,他就不用为了换取皇位答应立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一切了。
同样是儿子,何以厚此薄彼到这等境地?
他不是没有想过以强硬的手段撤藩,可他不能也不敢。
一来清阳府的十万大军已经扩张到三十万,又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给支应,绝非朝廷的大军轻易动得的。
二来虽然他不想承认,可清阳府给百姓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给朝廷带来损失。灭了清阳府容易,可依赖清阳府生存的千千万万百姓又该如何安置?
三来若无清阳府每年上交的一半赋税,只怕国库早就空了。到时莫说养兵,就是他这皇帝吃饭都成问题。
他觉得进退两难,憋屈到冒火的时候,三位藩王之一的凤况也并不好过,怀揣着满腹的烦忧来到了清阳府。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只觉跟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说不出的新奇和陌生。原以为是人们以讹传讹,将清阳府神话了,亲眼得见,才知道当真是人间天堂。
宽阔平整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马蹄肆意又闲适地敲打着青砖铺就的路面,空气之中弥漫着花木的清香。无论是街边吆喝叫骂的小贩,还是田中除草耕作的农夫,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舒心的笑容。
“九哥真的将清阳府治理得很好!”
见到凤康,他由衷地赞叹。
凤康谦虚道:“还行吧,你的旬阳府也不差。”
凤况苦笑了一下,心说旬阳府比清阳府差远了。
因最亲近的两个人都说他不适合当皇帝,就藩之初,他满腔热血,发誓要在旬阳府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给凤康和芸妃看看,他是有治国之才的。
是以他没有像十五那样,什么都照搬清阳府,亦步亦趋地跟在凤康后头。自己尝试着推行了一套新政,将当地的富户聚集起来,说服他们将手中的良田以低价卖出一部分,分给百姓耕种。
开始颇见成效,两三年后,又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回归了旧途。
如今旬阳府靠着清阳府的带动和支援,仍旧比别的州府富庶一大截,却渐渐变成三藩之末,连詹宁府都望尘莫及了。又因新政引起富户的不满,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他这次来就是找凤康帮他拿主意的。
凤康将他的神色瞧在眼里,却没有追问。转而打听起芸妃的情况来,“芸母妃可好?”
离开京城之后,芸妃在这边住了两个来月,便去了旬阳府,之后再没来过清阳府。唯儿一到四岁生辰,也只是派人送了礼物过来。
他知道芸妃有心结,一直认为离开皇宫是有违妇道的,是以能不在人前露面就尽量不露面。
“身子还好,就是不爱出门。”凤况叹了口气,“整日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哄孙子。”
杨芷兰是跟宣宝锦一同嫁进门的。始终得不到他的欢心。到旬阳府没多久,就抑郁成疾芳魂归西了。
他续娶了当地一位娴静温婉的大家闺秀谢氏为妻,已有了一儿一女。
这个谢氏虽然乖顺,可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小家碧玉的味道。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可也谈不上厌恶。只是可每次见她跟叶知秋和十五的王妃坐在一起。总有种相形见绌的自卑感,是以从来不带了她出门。
两个孩子倒是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多亏有他们膝下承欢。芸妃的日子才过得不是那般孤苦。
他不想谈论家里的事,转而问道:“七皇姐怎么样了?”
提到凤玥,凤康的唇角便不自觉地扬了起来,“玥儿很好,昨天才诊出喜脉,因你要来,就没有特地写信通知你们。”
“是吗?”凤况面露喜色,“这还真是个大好消息,母妃知道了不知道会多高兴呢。”
凤玥今年已经三十二岁,别的女子到这个年纪都差不多要当祖母了,她却刚刚尝到当母亲的滋味。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