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关紧要。重要的奏报都会直奏直发。
即使如此,流言也如期而至。
议论从皇族蔓延到了朝臣之中。每天我在六部和直庐之间往来,周遭时不时瞟来戒备的目光。我沉默着从他们中间走过,不发一语。
我知道还不到我说话的时候。
朝臣们不像皇族那样在意我的出身,我谨慎的态度很快消除了他们的猜忌,一两个月后,我便不再感到异样。
很快就要过年了。
这是我在帝都过的第一个年。虽然东面还有战乱,但毕竟离帝都很遥远。天宫里开始更换摆设,民间更是扎起彩坊,比平日热闹数倍。我坐车回府的时候,看见手拿年货、欢天喜地的人们,便会想起独居城外的母亲,心里不由怅然若失。
现在我时常有机会见到储帝,我知道如果我恳求他,他多半会同意替我向天帝求情,准许我接母亲进帝都与我团聚。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愿开口。
腊月廿七那天,我在直庐整理最后一批奏折。此后除了紧急军报,别的所有事务都将压到年后处理。平时端凝肃穆的直庐,难得地泛起一丝轻松。
辅相们议完事,各自回府,书办们便也一哄而散。
只剩下一个当值的,跟我一起归档封柜。
我将那些奏折的副本分类放进柜中,然后他在上面贴上封条。这些事我每天都要重复,已经非常熟练。
“真想不到。”
我微微吃了一惊,因为我在直庐几乎从不开口,所以没有和他们中的任何人交谈过。我下意识地朝他看了一眼。他正往最后一个柜子上贴封条,眼睛并没有看着我。但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他肯定是在跟我说话。
他又说:“以王爷的身份,肯来做这种事。”
我淡淡一笑,没有回答。我能说什么呢?难道告诉他,虽然我也是天帝的亲孙子,可是在他眼里,大概我和帝都街头随便哪个少年也差不了多少?
他贴完封条,从案头拿过一块布擦着手,一面看着我说:“不过这是份好差使。要不了多久,王爷就政务娴熟了。”
我心中一惊。
他说得不错,这份差使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也不能与闻军政重务,但是从每日往来的奏折中,足够让我了解朝中的格局、官员的言行。所以,我才能有耐心日复一日地做这些枯燥的事情。
我以为我将心思隐藏得很好,可是想不到还是落入了别人的眼里。
不过,他为何要说给我听呢?
我抬眼正视他。他的年纪不大,可能刚过三十,这样的年纪而入直庐做书办的,多半是为了寻求一条升迁的捷径。他的目光锐利,看起来是个很精明的人。
我摸不透他的心思。所以我便不说话,静静地等着他自己解释。
他却说了句仿佛不相干的话:“过完年,我就调到吏部去了。”
我笑笑:“那恭喜啊。”
他沉默了一会,然后好像下定决心似的说:“臣的名字,叫做匡郢。”
我明白他的意思了。
我很意外,但又好像在意料之中。我看着他眼中决绝的神情,就如同赌徒孤注一掷。
我微微颔首:“匡郢是么?我记住了。”
然后我们相视一笑。
2…4 画中女子
次日我不必再去应差。于是我吩咐备车,准备去看望母亲。正要出门的时候,宫中来了个内侍,说储帝传召。
我便随他进宫。
见到储帝,才知道是单独召见,不免让我有些狐疑。
储帝开口,还是极平淡的语气:“我很忙,有些事情照顾不到,也是有的。”
我不便作答,躬身不语。
他好像有些踌躇。停了好一会,忽然问:“我听说五婶母还住在城外,是么?”
我怔了怔。既然他已经知道了,我便只得答:“是。”
他又沉默了一会,然后叹口气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不知为何,我觉得他的声音里有种无法掩饰的落寞,甚至悲哀。应该感到愧疚的人是我,可他看起来却好像比我还要难过。 他没有等我的回答,便说:“你接她进城跟你一起住吧。”
我微微一愣,即使他是储帝,这件事情,恐怕也不是他说了就行的。我迟疑地抬眼看看他,说:“但,家母她……”
储帝打断我:“不要紧,我已经跟祖皇说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