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等。
所以,人们也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而垄断资本也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受此影响,在很多美国民众的心目中,华尔街开始成为金钱的游戏场所,是一个富人的天堂。而它的风吹草动,也开始影响整个欧美市场,甚至波及全球。
如今,人们所说的华尔街,更多的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它不仅远远超越了这条小街本身,也已超越了纽约市最繁华的市区,发展成为一条遍布全美的金融服务网络。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今天的华尔街更已跨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所以,一些金融界人士甚至认为,华尔街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帝国。
这种说法从量上看是有着一定道理的。虽然华尔街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它本身已经强大到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地步。仅从美联储2004年公布的相关数据看,美国的资本市场(也称作证券市场,通常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的规模已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美国股市的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是美国GDP (12万亿美元)的143%;美国债市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308%。
在历史上抹下了厚黑一笔的2001年9月11日,当位于华尔街附近纽约金融区的世界贸易大厦遭到恐怖袭击,纽约交易所停止交易时,不仅美国经济如哽在喉,世界经济也一度受惊。华尔街这个金融帝国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2。“游戏”式的童年成长
如果以时间计算,华尔街的历史虽有三百年之久,但在人类开拓的历史进程中,却依然是苍海一粟。可就是在这三百年间,原本一个小得可以忽略的“墙街”,锐变成为今天专供全球金融奇才翻筋抖云、天马行空的世界金融中心,也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了。
研究者们早就指出,今天的华尔街已与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纠缠,关系错综复杂,想要清晰地把它的脉络梳理出来,绝非易事。所以,本书在这里只能简要地概括,以时间发展前后顺序,展现出它成长的历程。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童年期”,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653年到19世纪末。
当最初的纽约还是荷兰殖民地时,荷兰人就把自己在商业领域的钻研精神深深地刻在了这里。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才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的荷兰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这种状况极大地催生了荷兰的经济起飞,也使得这个面积不大的欧洲小国,一度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所以,当荷兰人移民到了北美,他们也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后来的纽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3)
英国人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荷兰人留下的商业精神。纽约的市民保持了荷兰人热爱商业、热爱挣钱的文化,直至今天。1776年,美国独立后,为了尽快摆脱经济上对英国的依赖,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发行了大量的新国债,以替代原来的旧国债。这使得在纽约市场上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市场也迅速扩大,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也应运而生。而它就将落脚点选在了华尔街。
1792年,在华尔街的历史上有着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了,即《梧桐树协议》的出现。当时,市场交易量激增,交易所内不仅有大量交易,交易所外也有大量的交易活动在进行,人称场外交易。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场外交易的经纪人不用交纳会员费,却可以站在交易所的门口听到场内报价,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其后,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防止经纪人在交易佣金上出现恶性竞争,经纪人们就聚集在了上文提到的那棵梧桐树下,相互间进行了约定。于是,《梧桐树协议》便产生了。其中,经纪人们保证,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的佣金。如今,研究者们大多视《梧桐树协议》的签订为华尔街正式起步的重要标志。
其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以伊利运河为标志的大规模修建热潮在全美展开。于是,为开挖这些运河而发行的大量股票和债券不仅推动了早期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使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更因这种大规模的融资活动而迅速地扩大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