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这么说,还不是为了得到你吗!”程懋庭竟然嘻皮笑脸起来。
一连好些日子,孙云凤都对丈夫不理不睬,可是木已成舟,一切又是自己的选择,一腔苦楚只有暗自吞下。
程懋庭开头还对妻子好言相求,见妻子不肯动心,他也索性摆出自己无所谓的样子来,恢复了以往花花公子的面目来。既然妻子看不起他的草莽无才,他也就不把妻子的才情放在眼里,想当初挖空心思追求孙云凤,并不是因为欣赏她的诗才,纯粹是想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占个头风;既然目的已达到,孙云凤在他眼里也就不显得那么有价值。就算她美貌可人,而美貌又多情的女子青楼里有的是,何必要来苦苦求她。从此后,程懋庭常常在外面吃喝玩乐,寻花问柳,为所欲为。孙云凤无心管他,也管不了他。
进入程家,孙云凤只过了一个月甜蜜的日子,就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大多数日子独守空房;有时程懋庭酒醉归来,不是倒头就睡,就是对她冷言相讽,到后来竟敢对她打骂起来。
已经误走到这一步,孙云风不知如何摆脱苦难,只好过来顺受,聊借诗词寄托愁怀。想起往日的温馨,自己春风得意,众人仰慕,就因走错了婚姻这一步,生命便到了万劫难复的地步。春花秋月都是愁,从此她的诗词就象她的心情,浸满了忧愁与凄怅,秋日登高,她感触到的是:
渚清沙白孤帆远,云冷江空一雁来;
人事独悲秋渐老,少年须惜水难回。
人生如水,东流难回,时时刻刻需小心珍惜。一旦走错一步,想回头就很难了。孙云凤的诗作为袁枚最称道的是《媚香楼歌》,此诗从历史的角度歌咏秦淮名妓李香君的一生哀荣,格局较大,并于叙事中见性情。
中国历代名女……金纤纤梦入秋水渡
金纤纤梦入秋水渡
金纤纤,又叫金逸。是袁枚的“闺中三大知已”之一(另两位是席佩兰,严蕊珠)。金纤纤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她短短的一生似乎总是与梦有着不解之缘。
清代乾隆三十五年春天,苏州金阊门外“金记绣庄”的老板娘怀胎已是十月。这天夜里梦见七仙女站在彩云上向她召唤,待她抬头时,七仙女突然撒下一束彩丝,直飘向她怀里,她猛然惊醒,膨大的腹部开始阵痛,天亮时便产下了一个瘦弱的女婴。因梦见纤纤彩丝入怀而得女,女儿又生得特别纤弱,所以取名纤纤。
金家算得上是苏州城里的富户,见女儿体质孱弱,从小就注意她的滋补调理。各种名医开的汤啊、丸啊吃了不少,金纤纤却仍然长得纤瘦细长,弱不禁风。虽不丰腴,肌肤却白净细腻,弯弯的细眉、长长的凤眼、纤鼻薄唇、身姿柔若无骨,使纤纤看上去象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人们都说她简直就是从“金记绣庄”的绣屏上跑下来的画美人。
体弱多病的金纤纤自幼慧黠多才,十二三岁时,正逢大诗人袁枚提倡“闺阁文学”,在江南一带招收女弟子。颇有诗情的金纤纤投到袁枚门下,成为袁门十三位女高足中名列前茅的一位,深得老师的青睐。
金纤纤喜欢做梦,很多诗都与梦有关。她闺房的窗前挂着一串风铃,晨风袭来,铃声叮咚,伴着远处传来的卖花声,敲醒了她的一帘春梦,她嘟囔着吟了一首“晓起”诗:
风铃寂寂曙光新,好梦惊回一度春;
何处卖花声太早,晓妆催起画楼人。
多愁善感的金纤纤不但是常常做梦,而且也十分相信梦中的际遇。梦景的好坏颇能左右她的情绪,她为梦而喜,为梦而忧,一首“记梦”道出了其中滋味:
膏残灯尽夜凄凄,梦淡如烟去往迟;
斜月半帘人不见,忍寒小立板桥西。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瘦骨磷峋与梅花梅骨颇有相通之外,于众花之中,金纤纤尤爱梅花。父母了解她的嗜好,在她的闺房外植了一大片梅林,无论有花无花,金纤纤总喜欢对着梅林发呆,竟写出一首这样的梅花诗:
理骨青山后望奢,种梅千树当生涯;
孤坟三尺能来否?记取诗魂是此花。
此诗似乎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年纪轻轻的金纤纤偏偏要提身后之事,思之所致,都在有意无意间。
十五岁那年春天,金纤纤做了一个这样的梦:白雾迷茫的原野上,她独自一人往前走着,一步一步,轻轻飘飘,一条小路遥遥无际,她不知要走向哪里,却身不由己地走着,心中萦绕孤寂与无助。走呀走呀,前面隐隐出现一片竹林,竹荫幽幽,她更加害怕,这时竹下走出一个年轻的书生,满脸微笑地向她招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