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心于做个傀儡?
他不甘心,所以他在等待机会。项梁死了,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分析和计划,他认为,吕臣和项羽锋芒太露,不太可靠,而刘邦是可以信赖的。
楚怀王经过周密的思考,终于出手了。在一天的朝会上,他宣布合并项羽和吕臣的军队,自任大将军,将兵权收归己有。刘邦军队不作变动(厚道人)。为了弥补项羽和吕臣的不快,他又同时下令封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项羽为长安候,再给个鲁公的号。刘邦为武安侯,官拜砀郡长。
高啊,实在是高啊,夺了实际的兵权,给与些虚空的名号。明升暗降。
楚怀王貌似掌控了楚国大权。
貌似而已,不必当真。
他的计划很缜密,他的手段也很合理,他的收获也很不错。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非正常的年代,军权在不在手不是看那颗大印和名号,而是在于部下是否忠诚于自己。
楚军核心为江东子弟,那些猛将都是跟着项家起兵的,就拿项家人来说,也是在楚军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什么项羽,项伯,项庄,项陀,项襄等等,也就是说,楚怀王至始至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玩儿。
楚怀王以为他自己能办到的事,不用求别人。
战争年代,有兵就是草头王,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就想称王称霸,那是在找死,因为没有人会服你的。人们群起造反的目的就是要干掉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怕你个小小的王玩花样不成!
楚怀王的悲哀就在于他至始至终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就先玩吧,爱怎么玩怎么玩?项家人都在心中冷笑。
我不玩儿白不玩儿!
你玩了也白玩儿!项羽觉得很好笑。
楚怀王在继续玩儿!
这个时候,那个在路上磨磨蹭蹭的齐国使者高陵君田信终于来到了楚国,拜见了楚怀王,一见面,他便向楚怀王举荐宋义:那老头是多么英明神武,多么神机妙算啊!楚怀王很高兴,他知道宋义是做过楚国令尹的,楚怀王是读过书的,战争年代什么最宝贵,两个字;人才。
他将宋义招来相见,宋义跟他侃侃而谈,一开口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理。。。”,楚怀王见宋义摇头晃脑的样子颇有圣贤之风,大喜过望。
尙父(姬发对姜子牙的称呼),绝对是寡人的尙父。寡人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楚怀王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是恨不得扑上去,在他肩头哭上几个时辰。
傀儡的日子好苦哇…呜呜…
别怕,别怕…我这不是来了嘛。宋义流露出慈父般的关爱。
楚怀王马上拿出自己刚刚‘玩’来的大将军头衔,把它送给了宋义,然后封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真是不拘一格招人才啊。
楚怀王求贤若渴的态度是值得认可的,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是错误的。两个在军中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在一唱一和下进入了美妙的乌托邦世界。
对此,还有一个解释,楚怀王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可笑的是坒熊心先生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找有实力的人才行,却找个手下无一兵一卒的老头子。除了能糊弄他自己,谁都糊弄不了!
楚怀王太天真了。
玩的真精彩!项家人在心里笑开了花。
宋义坦然接受了大将军的职位,并且有了个很大气的称号,卿子冠军。宋义这个冠军是假冠军,汉朝后来的那个冠军候,才是真冠军,以后会讲到。
现在有很多的历史文章中,都推想过宋义是有能耐的,只是死得太早了,然后又假设宋义没死,会怎样怎样?
这样的假设有意思么,没意思!很没意思!
我始终认为历史研究不要研究不可能出现的假设!
楚怀王在这段时间用自己的智慧还做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是绝对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情。
事情很简单,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他立了个约,听了句话,最后表了个态。
别觉得无聊,领导一般都干这种活,成了,功劳是领导的,败了,责任是下面的。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鼓励尽早灭亡秦朝,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说谁先去摆平关中就可以称王。对于这个约定,大家都无疑义。接下来的问题是找谁入关作战,此问题一经抛出,热闹非凡的殿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诸侯们生怕挑中了自己,去关中送死,那地方,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