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恢复了空袭。来自第220中队的一架“飞行堡垒”轰炸机将U-624号潜艇击沉;“自由法国”军队的“半边莲”号护卫舰也将U-609号潜艇击沉。然而,到了7日夜晚,U-402号潜艇击沉了盟军第7艘船只。2月9日,战斗结束,SC118护航运输队损失了13艘船只;德军损失了3艘U-艇,另外有4艘U型潜艇遭到重创。这是此次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在强大的护航力量(包括5艘驱逐舰)的保护下,护航运输队在战斗中仍然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这让英国海军上将马克斯·霍顿爵士非常忧虑。然而,就在英国人为SC118护航运输队的损失而忧心忡忡时,邓尼茨元帅(1月底被任命为德国海军总司令)对自己潜艇部队所遭受的重创同样坐卧不安。当时,德军虽然占据了上风,但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同时还对盟军行之有效的护航作战行动非常担忧。
对于盟军而言,当2月21日ON166护航运输队遭到21艘U型潜艇的攻击时,形势变得更加糟糕。德军的首轮进攻并不顺利:U-225号潜艇被击沉;第二天,由于指挥塔的密封舱门出现故障,U-606号潜艇被迫浮出水面,并遭到美国海岸警备队“坎贝尔”号快艇的攻击。潜艇长时间地处于漂浮状态,幸存人员在甲板上一边吃着腊肠、喝着香槟,一边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期间,一名艇员在酒精的壮胆下还将一位不受欢迎的中尉揍了一顿。尽管盟军的护航舰艇作战经验丰富,仍然有14艘船只,也就是整个护航运输队的22.2%的船只在U型潜艇的攻击下葬身海底。但是,正是护航舰艇的奋力苦战,才使得护航运输队免遭全军覆没的厄运。这时,战场局势已经非常明显,战斗的高潮即将来临。
战斗高潮
对于盟军而言,当4支护航运输队———SC121、HX228、SC122和HX229———接连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时,危机时刻终于到来了。3月6日到7日夜间,U-566号和U-230号潜艇与SC121护航运输队遭遇,双方随即展开交火,一艘商船被击沉。第二天,海面上刮起了10级大风,交战双方的接触暂时中断。后来,德军潜艇又很快恢复了接触。在随后的3天里,又有12艘船只被击沉。
在“狼群”的攻击下,HX228护航运输队损失惨重,被迫奉命向南撤退。但是,德军截获了这道命令,随即派出另一支“狼群”前往阻击。3月10日,HX228护航运输队被U-336号潜艇发现。与SC121护航运输队不同的是,HX228的护航力量异常强大,其中包括4艘驱逐舰、5艘快艇和美国海军TU24.4.1航母支援大队(也称第6护航大队)。该航母支援大队包括1艘“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和2艘驱逐舰。由于天气恶劣,“博格”级航空母舰无法起飞舰载机进行作战,这就意味着在保护护航运输队的安全时,它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6章 轰炸德国(1)
20世纪20和30年代,英国皇家空军已经形成了基于战略轰炸效果的作战理论。但是,截至1939年战争爆发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对于轰炸德国本土的准备工作仍然不足。除了派出轰炸机空袭德国存在实际困难之外,英国人还担心对德国城镇的轰炸将引发德国人的报复行动,因此,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主要对德国军事目标实施空袭。由于德军战斗机的拦截,最初的轰炸行动出现了灾难性的后果,最终英国决定将轰炸改在夜间进行。英国轰炸机装备的导航设备十分原始,再加上多数皇家空军导航员缺乏夜间精确导航的训练,轰炸机的突袭效果并不明显。
另外,影响轰炸效果的另一个事实情况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轰炸机(惠灵顿、惠特利、汉普登)的载弹量不够大,无法装载足够多的炸弹实施切实有效的轰炸。同时,英军轰炸机也缺乏足够的油料向第三帝国腹地发动空袭。战争爆发前,英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些不足,开始下令研制重型轰炸机。1940年8月,第一种重型轰炸机“肖特·斯特灵”正式加入现役,紧接着,“阿诺·曼彻斯特”和“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轰炸机也先后加入服役。1941年初,这三种重型轰炸机分别组建了三个轰炸机中队,但仍然无法达到空袭德国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在轰炸行动中,老式轰炸机首当其冲地担负了对外围目标的轰炸任务。更为糟糕的是,曼彻斯特出产的罗尔斯-罗伊斯“秃鹰”发动机的性能很不稳定。最终,英国皇家空军不得不用4部罗尔斯-罗伊斯“梅林”发动替换了原始设计的2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