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细节,在《忽必烈风云传》这部长达8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开国皇帝的形象,再现了忽必烈风云激荡而又充满矛盾的一生,展现了中华民族从长期分裂、混战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忽必烈风云传》是一部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在写作中特别注意运用中国传统的历史传奇写法,突出表现一个时代无数英雄豪杰的风云际会,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征伐、流血、正气、阴谋、凯歌高奏与哀婉叹息的历史时空当中,创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而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恰为小说提供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以及引人入胜、悬念迭起的叙事结构,显示出一种恢弘的史诗般的叙事风格,是诗和史的完美结合。
著者介绍
禾青 本名刘拴虎,祖籍河北晋县。国家一级编剧。
禾青自幼喜爱文学,初中时就开始发表诗歌,后就学焦菊隐先生任主任的北京艺术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一直担任专职编剧。
主要作品有:京剧《雨花案》,评剧《三家同喜》、《神箭奇花》,话剧《不听话的剧中人》,科幻卡通剧《保卫地球》,电视剧《罗衫恩仇记》、《宦官小章子》、《玉帝传奇》等。已出版长篇小说《陈毅和他的小部下》、《辽宫遗恨》、《圆梦紫禁城》、《坎坷风尘女》、《柳如是》、《玉皇大帝传奇》等十部。
'书评' 一粒悬浮在半空的尘埃——读禾青先生的《忽必烈风云传》
一粒悬浮在半空的尘埃
——读禾青先生的《忽必烈风云传》
王 飞/文
在我的眼里,历史中所有的英雄都是一粒永远悬浮在半空中的尘埃,他们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跳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蹈,不时挑逗着我们神经的末梢,让我们为之痴迷。
——题记
禾青先生新近出版发行的小说《忽必烈风云传》在年前头就摆放在我的书桌上了。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走亲访友,各种聚会,各类应酬是必不可少的。还是利用散碎的时间将这部达85万字之多的长篇历史小说读完了。醉意朦胧时读这本书的感觉很好,虽然因为年纪关系没有了“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却也有坐看风起云涌的快意!
通观中国历史,除了清史还没有官方的正史以外,各朝各代都有了一部“标准”的正史。在这些史记之中,元史应当是最“残缺不全”的了。当时的统治阶级,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包括成吉思汗及其他贵族的真实历史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消亡了。留下了一片空白。想想这片空白太可怕了。我们只知道他们来的方向和去时的方向,其他基本上一无所知。据说那本《蒙古秘史》一直在流行着。
许是政治原因,外蒙即蒙古共和国在1945年宣布独立,台湾一直不予承认。后来中苏关系恶劣,苏联在外蒙驻扎军队,今天在外蒙还可以看到前苏联的军营呢。外蒙的首都乌兰巴托的一切似乎都是很西化的,咖啡,西餐比比皆是。在酒店的酒吧,咖啡馆,茶馆里上演着各式的“脱衣舞”。就连蒙语的音标也是前苏联制定的,很多的读音与内蒙的读音是完全不同的了。此时我的手边还有一本《中蒙边贸用语》的小册子呢,时常拿出来翻看,想着在中蒙边境的那座小城——二连浩特。
这么些原因的存在,才少有关于忽必烈的小说出现,禾青先生的这部书的确填补了这个空白。
在冷兵器时代,蒙古草原的铁蹄似乎一直把中原的人们从梦中惊醒。秦始皇没了办法,修了长城。汉武帝也是没有丝毫的办法。到了所谓的大宋更是不值得一提,与大辽国签订“城下之盟”,割让十六州。又与金国媾和签订“海上之盟”。金国灭辽,占据幽云十六州,直至把宋徽宗父子逮了去。北宋亡,南宋建立。南宋后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灭金打宋。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一统江山,建立元朝。为什么说了这些呢?因为金国的后代努尔哈赤后来也学着成吉思汗的样子,统一部落,进关灭明,建立了清朝。
没有大量的历史知识是无法写就这部《忽必烈风云传》的。禾青先生从搜集资料算起,写作,直至出版,用了十年啊,真算的上是“十年磨一剑”了。
禾青先生,本名刘拴虎。祖籍河北晋县,现居北京宣武区。国家一级编剧。这部书有着编剧的特质,故事性很强。禾青先生还揉进了戏剧的某些技巧,使可读性增强了许多。这是一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却用了现代的小说语言。在我的印象中“章回体”似乎只属于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