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谈吧,不过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骆志远心头一动,但想了想还是婉言谢绝了。
他决定还是自己试一试,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实在不行,再请陈安杰帮忙也不迟。
对于这一趟的莫斯科之行,他其实早就考虑好了好几套可行性方案,绝不是盲目而来。
他对前世的那个成功案例进行过慎重全面的研判,确信那人之所以能成功,不在于他在莫斯科有什么关系渠道,而在于他号准了俄方企业管理者急于盘活存货走出困境的“命门”,同时采用了适当的方法。
既然那人能行,骆志远相信自己也能行。
不过,出于慎重考虑,骆志远还是请陈安杰帮自己找了一个当地比较熟悉情况的翻译。
第103章 闭门羹
拉达汽车制造厂一度是前苏联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但如今每况愈下,几乎陷入了半停产状态之中。
这家被红色高墙圈起来的带有军工色彩的汽车制造企业不复往日胜景,大门紧闭,并无看守,两侧的门柱上那被风雨侵袭、或是经过某种****导致的痕迹非常明显。
陈安杰帮骆志远雇的翻译是前苏联某军工企业的驻华代表,名叫谢尔盖,年约五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骆先生,你是专程来参观这家工厂的?”谢尔盖有些狐疑。
他目前失业在家,有人雇佣当然是好事,可这位来自华夏的年轻雇主站在这家企业门口眺望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说出自己的用意。
骆志远笑了笑,“谢尔盖先生,我想拜见一下这家工厂的老板,您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骆志远已经从陈安杰那里得知,谢尔盖曾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过,与企业的人颇为熟悉,这是他愿意花高价雇佣的关键因素。
骆志远说着递过一个红包去,里面是两百美金。在来莫斯科之前,他没有兑换卢布,而是兑换了更保值的一部分美元作为活动经费。现在俄国通货膨胀,卢布与美金的汇率高达3000比1左右,两百美金可是一个不小的数额。
谢尔盖眸光中闪过一丝狂热。俄国经济危机,卢布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但美金却是硬通货。其实不要说美金了,就算是人民币也是不错的,在莫斯科的市场上,有些商户也是肯收人民币的。
谢尔盖将红包塞入口袋中,沉吟了一下,“骆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你见对方要做什么事情?”
“我要跟他谈一次合作,你直接告诉他,我有意要购买他们的拉达小汽车,要的数量会很大。”骆志远笑了笑,“麻烦你了。”
谢尔盖大吃一惊,大使馆参赞陈安杰亲自介绍的“客户”想必是华夏国内有些来头的客商,他这么猜想。不过,骆志远对积压起来市场滞销的拉达小汽车感兴趣,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
谢尔盖进了拉达汽车制造厂,半个小时后出来将骆志远带进了厂内。谢尔盖与工厂的“一把手”阿耶夫是朋友。
厂区内破败萧索的场景比骆志远想象中的还要恶劣,空空荡荡,无人出没,显然也没几个人上班。不过骆志远心中有事,也没有多看,径自跟在谢尔盖屁股后面进了厂子的办公楼。在一楼一间宽大简陋的办公室里,骆志远见到了身材胖大、五六十岁、微微秃顶的阿耶夫。
此人眯缝着眼睛,面上浮现着俄式虚伪的笑容,不过却没有起身,而是坐直了身子,斜眼望着两人,不发一言。
谢尔盖赶紧笑着用俄语介绍着骆志远,但阿耶夫还是傲慢地坐在那里,目光轻蔑。
骆志远这才切身感受到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跟老毛子打交道很难”。但他有备而来,又岂能因为阿耶夫的傲慢失礼而终止行动,他淡然笑着上前几步,也没有跟阿耶夫握手,因为他知道这个看上去情绪并不高的老毛子未必会给自己这个面子,就不自讨没趣了。
“谢尔盖先生,麻烦你跟阿耶夫先生说,我想与他们的工厂达成合作,订购一百辆拉达小汽车。”骆志远示意谢尔盖翻译。
骆志远心里自有底气。作为信息前瞻的穿越者,他知道这家工厂不会真正破产倒闭,日后拉达小汽车还会拥有一定的市场,甚至一度走出国门进入东欧市场。但那是后话了,有政府支持干预的因素。同时,他们也对汽车进行了升级改造,迎合了市场需求。至于这一批积压的车型与外观均被市场淘汰的小汽车,不处理也就是积压在仓库中当成废品。
因此,他相信阿耶夫最终会感兴趣的。
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