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页)
他试着向外走,但禁制柔和却坚决的力量将他推了回来。于是就静静地站在那道路的尽头,看台前的那些人。
红娘子说那老人的确是苏翁,住在苏镇。而这苏镇李云心是知道的。
渭城府是河中州的首府。而洞庭湖的南岸便是河南州——但这个“河”,所指的却不是渭水,而是南河。
南河并非渭水的支流。虽然河道不如渭水宽广、水量不如渭水丰沛,但却是一条横贯了大庆东西的长河。沿岸的山势不如渭水雄俊壮丽,水文水情也不如渭水复杂多变。然而这些却刚好满足了“人”的需求。
这年月还没有大得可怕的巨轮,便是一条水流平缓的南河就已经可以满足大庆东西的通商需求了。当真要说这大庆的交通命脉,便不是渭水,而是南河。
李云心早了解过洞庭沿岸的州府,于是知道河南州的首府乃是珲城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刘老道、遇到乔氏镖局的那些人时,他们便是从珲城回渭城。
实际上走水路要比走陆路快捷许多。然而当初托镖的那商人大概是觉得船行在洞庭湖中,举目四望都不见人尽是水,终究没有脚踏实地来得踏实,因而托付了乔段洪。却也正令李云心遇到他们来了渭城、令乔氏一家人遇上那几个剑客被灭满门。更是令李云心后来在渭城中迫不得已做出了许多事……
而这渭城里也死了许多人。
而今无论道统、剑宗、妖魔,还是李云心,都觉得自己各有缘故理由迫不得已。
却无人去问那死去的数万人竟是得罪了谁,平白就没了性命。可叹也是英雄拔剑起、苍生十年劫。
不过这些也仅仅是在李云心心中一闪而过的感慨罢了。倘若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少年,或者一个心地纯良的中年,也许会因为这些感慨而反思,试着做些改变。
然而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少年,又不是心地纯良的中年。在从前那个世界称得上阴险腹黑,在这个世界亦称得上人魔枭雄。他有选择地放大自己的某些情感、压抑自己的某些情感,和那“苏翁”乃是两个极端。
如今他站在这码头,回想自己从前所了解的河南首府珲城府——下辖的这个苏镇。
之所以当初特别留意了这个苏镇,是因为这镇中的宗族势力、规模大得可怕。这苏镇乃是珲城府中除了珲城之外的第二大繁华之地。虽说名为镇,但比某些偏远的州府大城还要繁华三分。镇中的人口有六万之众,然而不姓苏的,只有数百而已。
珲城长官的政令在这镇中并没什么用处。真正有用处的,据说是这苏镇苏家的族长。
他从前觉得这种事情有趣——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可以同一地长官抗衡。他也知道在古代这种事常有,然而毕竟从前只是听说。而今虽然也是听说,却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了,因此多留了心。
到如今如果红娘子说得没错……
他之前曾经感兴趣的那个苏镇族长——就是那手段高明得可怕的苏公呀!
在红娘子的口中,苏公是一个浪荡的败家子,没什么本领的纨绔。
在李云心的眼中,苏公是一个神通广大、道法高明的神秘异人。
这两种印象无论如何也没法儿统一起来。
而等到李云心站在湖边安安静静地观察、倾听了一会儿之后,心中的疑惑不但没有减弱……
反而更加强烈了。
据岸上的人说,苏镇苏家长房一夜之间塌了天。
族长苏公死掉了,他一双理事的儿女也死掉了。
死因乃是——前些日子那苏公大寿。儿女知道这老头子最喜游玩,于是将家中的画舫开上洞庭为他祝寿。
画舫上不但有这三人,还有苏家各分支的家主、管事——这苏镇所有的首脑,几乎都在那么一艘船上。
然后天上就“下起了倾盆的大雨”。说话的那些人也没什么见识,只晓得用“倾盆”这个词儿来形容昆吾子造出的那一道贯彻了天地的水柱。
任谁都知道,那船上的人是断无生还的道理了。
而人死掉之后不见尸首,原本该去湖中打捞。可是现在洞庭湖也被封住了。画舫是从这个码头出发,便只能在这个码头祭拜。苏镇上如今理事的人这些天都聚集在此,要谈论的事情实在太多。需知苏镇不仅仅是一个镇子——同时也是一个产业遍布各地的庞大经济体。
在几乎高层统统完蛋的情况下处理好这些事,不比治理一个小国家更加轻松。
而人们不晓得如何解释那天的那一道水柱。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