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只是骤然贵甚,他们的脸上便自然而然地带出了几分骄矜来。
于是,当看到三骑人在门前停下,两个门房便有些爱理不理——有自家老爷那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吩咐在,他们也不知道放跑了多少送上嘴边的食,这会儿当然是意兴阑珊。甚至没听清楚来人开口说了句什么,其中一个便开腔发了话。
“这位公子爷,不是小的驳您的面子,实是我家老爷有吩咐在先,今儿个在家里接待几位友人,不见外客,您还是请回吧。”
面对这种公式化的回绝,张越却只是微微一笑。想起那时候在榆树巷子里那座简朴的住宅,想到那时候杜桢只有两个书童和一个老仆,他不由得对沧海桑田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是区区几个月,他的启蒙恩师就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之人,而他那位曾经有权有势的大伯父却被关进了锦衣卫诏狱之中,这人生还真的如同一场戏一般。
“烦请通报一声,就说是杜先生……杜大人旧日故人来访。”
他本想直接说弟子的,可想到自己很可能给人家惹了麻烦,只好含含糊糊改成了故人。然而,这一说不打紧,那门房端详着他却是露出了讥诮的表情。
“公子爷,看您的模样顶多不过十四五吧,怎么可能和咱家老爷有故?小的说一句实诚话,这些天登门要和咱家老爷攀什么同乡同年同宗的多了,可小的当年在乡里头的时候一个都没见过!这就算真是同乡同年同宗,当初老爷困顿蹉跎的时候都上哪儿去了?公子爷请回吧,这会儿大小两位沈学士都在里头,纵使您说是老爷的门生弟子,那也是没空见的。”
自己可不就是杜桢的弟子?张越被那门房一通话说得哭笑不得,然而,人家不过是发牢骚而不是狗眼看人低,于是他一把将准备上前理论的连生拖到了身后,沉思片刻便又开口问道:“既然杜大人不见外客,那么可否捎个信给贵府的墨玉、鸣镝,我是他们的同乡。”
门房岳山正是浙东张偃人,所以起初对一个口音奇怪的贵公子跑出来和自家老爷攀交情,他自有一种说不出的腻味。可听到人家说是和墨玉鸣镝是同乡,他渐渐犯了嘀咕。这家里人大多是从浙东过来的,只那两个书童是老爷在开封那边买的人,据说老爷在河南那一带盘桓了许久,难道眼前的人真和老爷有旧?
于是,多生了一个心眼的他吩咐另一个门房老魏好好在门口守着,自己就一溜烟地跑了进去。他这个门房不能登堂入室,只不过他算得上是杜家的老人了,因此一个大丫头听说他要找墨玉或是鸣镝,虽埋怨了几句,也倒是尽心竭力帮忙去找人,不多时便带了鸣镝来。
岳山才解释了两句,鸣镝就一下子惊呼出声,竟是来不及解释什么就往外头冲。眼见得这般情景,岳山愈发觉得外头那贵公子来历不凡,心中好一阵庆幸,连忙也追了上去。倒是那找了人来的大丫头看着这情形古怪,忍不住噗哧笑了一声。
“三少爷,还真的是你!”
眼见得一个敏捷的人影迅速从杜府门里头窜了出来,又听得这个熟悉的嚷嚷声,张越不禁莞尔。几个月不见,鸣镝身上的粗布衣裳变成了干净的青缎袍子,虽说不上奢华,却比以前体面了许多,就连人也显得高大健壮。见人家屈膝要拜,他连忙拽起人来,笑呵呵地低声说:“先生家的大门难进,我说和先生有故别人不信,当然就只好把你搬出来了!”
“三少爷,先生刚刚还在和两位沈学士说到你呢,要是知道你来,别提多高兴呢!”鸣镝和张越差不多年纪,这些年服侍杜桢,不但能读书写字,而且见识也大大见涨,眼珠子一转也跟着压低了声音,“门上这俩人好对付得很,且看我的!”
追出来的岳山看到鸣镝朝人家下拜,就知道这回怕是拦错了人,于是当鸣镝走上前要开口解释的时候,他满脸堆笑二话没说就通融放行。直到那边四个人都进去了,他方才对错愕的老魏摇了摇头:“今儿个这位和别人不同,再说有鸣镝作保,咱们就甭担心了。”
张越跟着鸣镝,进了屏门迈入外院,看到那两棵足有四人合抱的通天大槐树,他不禁为之微微一愣,心想这房子的规制固然比不上英国公府那样的世家公门,但整齐大气却是一点不缺,尤其是这两棵大槐树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一路上鸣镝叽叽喳喳话语不断,不外乎是说老爷初入京的时候如何,现在又如何,将来还会如何……听着这熟悉的感慨声,张越不禁想起了跟着杜桢学习经史的那段岁月,少不得戏谑地调笑了几句。待到了那厅堂前,鸣镝进去通报,他便等候在了台阶下头。
“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