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不能出入三房:喜房,就是人家结婚的新房;月房:女人生孩子坐月子的房间;丧房:死了人的房间。还要避免和人发生口角,能忍则忍不坏了自己的时运,只求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年。)一个外孙女也在十九岁得白血病夭折了,然后健健康康的外孙又生出一个傻闺女,这一门是最惨的。
单单只有铁蛋儿爷爷的儿孙健康有出息,人们都说铁蛋儿爷爷只把一巴掌大的风水宝地自己占有了,留给兄弟们的都是有了缺陷的地方。大抵也不是这样,铁蛋儿爷爷还不至于神到如此地步,就是自私也还不至于坑害自己的兄弟。
估计铁蛋儿家的福气还是来自他们承载父辈阴德的份上,自己也积德行善。铁蛋儿大和二娃都是厚道人,从来就是吃亏也不和人多计较,更别说兄弟两祸起萧墙了。铁蛋儿妈虽然嘴厉害,也是热心热肺的人,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而另外几家兄弟的后代就不是这样,心机颇多也心术不正,亲兄弟之间也斤斤计较,背后使绊子这样的事情经常做,损了祖辈的阴德也折了自己的福德倒是有的。
铁蛋儿爷爷的墓地坟堆年年都有铁蛋儿、毛蛋儿填土、尽孝祭奠,其它老人家的墓地儿孙们很少光顾,所以风吹雨淋地坟堆便逐渐变小、没落了,这是后话。
有时铁蛋儿上坟实在看不过去,也帮培培土,但终究还是没有自己的爷爷亲近。
铁蛋儿妈经常教导孩子们:“若要好过,孝敬老货。”、“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铁蛋儿爷爷这一支血脉也是铁蛋儿爷爷兄弟四个里最和睦、并且孝敬老人的一家。
都说“妯娌妯娌、专门挑理。”或者说天底下最难相处的关系中就有妯娌这一个。而铁蛋儿妈和妯娌喜凤好得跟亲姐妹一样,几十年的相处从未拌过嘴,甚至连脸都没红过。
铁蛋儿爷爷去世,妯娌两都知道公公在解放之前偷藏起来的银元和古货都放在闺女家,虽然两家的日子也都紧紧巴巴,但她们都没有计较,没有吵闹。闺女只是在去世的父亲的口中放了一个银元作“口含钱”,其他便只字不提。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了老人家的遗产吵闹得鸡犬不宁,老人常常说“家和万事兴”啊。
虽然铁蛋儿妈觉得委屈:铁蛋儿爷爷一直和二娃生活在一起,家产也给二娃留了一些,铁蛋儿大结婚就分家另过,没有得到父亲的一点接济。
因此铁蛋儿爷爷去世,二娃和大姑子都有财产的继承,只有铁蛋儿家没有。但铁蛋儿妈却并未为此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作为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妇来说,她没有多少大道理可讲,她告诉自己的孩子们:一个人一辈子都得靠个人,“靠人都是假、跌倒自跋涉。”不要怪怨谁,能把你们生下来养大,就是老一辈人最大的功劳。
她也一直践行自己的理论,一辈子勤勤恳恳、自强不息。
她并没有因为家产分配不均而理论,她以为人死了就应该安息,儿女们的和睦相处就是给老人家在天之灵的安慰。
所以,每次过节梦到铁蛋儿爷爷回来,铁蛋儿妈都会对铁蛋儿说:“你爷爷是心里过不去,没有给你们留点东西,一到过年过节就回来看你们,有他保佑,你们一定会健健康康长大,我们家也一定会好起来的。其实人都不在了,我还计较什么?他能安心转生就好了。”
在母亲宽宏大量、善良勤劳的言传身教中,铁蛋儿兄妹健康茁壮成长。
八、快乐无忧的草原少年
作者授权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八、快乐无忧的草原少年
慢慢的,山丹和毛蛋儿都长大了,毛蛋儿从来不叫山丹姐姐,因为他认为有这样一个小小瘦瘦、处处要他“罩着”的姐姐真是太没面子了。他也从来不叫她的名字,他认为那样也不好——毕竟姐姐就是姐姐。
山丹虽然渴望高大、强壮的弟弟叫自己姐姐,但毛蛋儿即使不叫也无所谓,反正他叫不叫,她都是姐姐。
转眼两人到了上学的年龄,毛蛋儿背了一个蓝洋布的书包,山丹背着妈妈为她精心缝制的对花布书包,每天两人都一同高高兴兴出门去上学。
学校在离家三四里的地方,叫喜佳河,附近草原上的孩子都是步行几里地集中到一起上学。
夏天走过悠悠绿草地,闻着花香草香,两人边打闹边走,上学时时间紧,两人来不及耽搁便去上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