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职者的介绍是否与你了解到的情况一致,听一听其他求职者的议论,再听取一下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品一品招聘单位的口碑。如果各方面情况都适合你,且这家单位的口碑良好,则可以决定报名,接受用人单位其他形式的挑选。
(9)多小心、防受骗。近年来,一些骗子利用招聘会行骗的事时有发生,其手法往往并不高明,但总能得手,主要是由不少应聘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
(10)不要让家长陪同。在人才市场,不能让家长在身边出谋划策,否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缺乏独立性”的不良印象。
(11)重视举止形象。毕业生要掌握必要的礼仪和谈话技巧,并要适当地“包装”自己。面谈时,避免先谈待遇,如果能就单位的情况谈些有深度的看法或建议,是最好不过的。
(12)留下必需的材料。如果单位不能当场签约,还要继续面试或考核,就要留下自荐书、简历等材料。留下材料后,不要坐等,而应积极地与单位联系,以争取主动。
(13)会后两三天内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不能被动等待。因为用人单位会收到很多简历,可能将你漏掉。及时电话联系,一方面表示你对公司的尊重,二是表达出你迫切加入公司的愿望,给用人单位又一次深刻的印象。
(14)签约一定要慎重。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一种就业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签约不可随便。签约时应基本了解单位的大致情况。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每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并不“同等”。在应聘现场,有的求职者由于对招聘广告或者面试官的语言产生了“误解”或“想当然”,以至于对面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走出一些误区。
误区一:1~2年经验=应届生止步
镜头回放:
某招聘会,两名求职女孩儿在一展位旁窃窃私语。
“这家公司招聘行政文员1名,可惜写明了要1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没有经验怎么办?他们肯定不要吧。”一个女孩边说边要离去。
“不是吧,我平时看到要求1~2年工作经验的职位都应聘的。虽然要求1年工作经验,不过也许会考虑应届毕业生呢。至少问问看嘛。”另一个女生拉住了她。
“算了算了,你看前面应聘的人那么多,看起来都比我们大,还是走吧。”在第一个女生的坚持下,两人离去。
其实,一些公司在职位说明上一般都会写上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此次公司带来了十几个职位,像软件工程师、部门主任这些确实对工作经验有要求的职位,都写了要求3~5年以上经验,而“行政”这个职位只写了1年,其实暗示这类基础性职位对经验要求并不高,如果有优秀的应届生应聘,会一视同仁。而且今天现场求职者中几乎没有应聘行政文员的,职位竞争并不激烈。
掌握求职的N条渠道(2)
这里要提醒求职者,很多职位提出了1~2年的经验要求,其实对经验并不十分看重,不妨大胆尝试。
误区二:展位前人多一定是好单位
镜头回放:
两位女生结伴求职,其中一位女生说:“你看这家公司的职位描述很蛮横:‘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没有总统般理想的请主动回避!’隔壁一家公司的职位还要‘怪’,有一条要求是‘气质类型为多血质、胆汁质,血型为A型’。我是B型,看来不符合要求啦。”另外一位女生说: “是啊,而且没什么人投简历,我们也别投了。”
一场招聘会往往有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若展位位置不佳,很容易被“埋没”。因此企业也想尽办法夺人眼球,特别是广告公司,打出的职位广告往往非常搞怪,求职者看了一知半解,就匆匆跳过。其实,求职者可以主动询问招聘要求,不要被一些噱头“吓跑”。
另外,求职者还需要克服“羊群效应”。大多数求职者看到某展位前门庭若市,也一拥而上,排上半个小时队应聘也乐意;而看到一些展位前门可罗雀,就匆匆逃离。这种做法很不聪明,也不可取。且不说门前拥挤的企业是否就是公认的好公司,花费更多时间参与激烈的竞争未必值得,没必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同理,备受冷落的公司没准也有适合你的职位。
误区三:罗列的职位就是全部
镜头回放:
“这家公司在外贸行业很有名的,可这次招聘只有市场销售、营运总监、服装制版……就是不招外销员。”某中年求职者边说边离开了,看来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