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则损财,重则误国。自身行端坐直,秉公执法,小人自然不敢近前。而托不起的阿斗刘禅正是这样一个好大喜功的君主。先帝刘备初崩,他犹能“事相如父”,国家大事多由诸葛亮裁决,渐渐便独断专行。有才有德的人断事尚好,一旦交由无才无德的傻子决断,那实在是国家的大不幸了。不仅如此,他声色之欲渐胀,宠爱妃嫔,迷恋女色。身臭,难免有苍蝇“嘤嘤”飞来,黄皓便是这样一只逐臭而来的苍蝇。
当初,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然对宫中之事放心不下,便推荐董允辅助后主。董允性情刚直,嫉恶如仇,国之贤才。临出发前,诸葛亮又上奏著名的《出师表》,荐举郭攸之、费祎等人,匡扶大业。此数人果然不负众望。正气上升,则邪气下降,贤良当政,则没有奸小的市场了。董允辅助幼主时,黄皓一直只不过是个黄门丞的小官,奸诈伎俩难以得施。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董允去世后,黄皓便无所顾忌,粉墨登场了。接替董允任侍中的是陈祗,此人善弄权术,好察颜观色,逢迎意旨,得到大将军费祎赏识而破格提拔,入宫后,又很快受到后主重用,倚为臂膀。臭味相投,黄皓很快和他狼狈为奸,互为表里。
凡小人,多有一种睚眦必报的畸形心理。董允执政时,黄皓日日苦闷,倍感无出头之日,说是董允阻碍了他的仕途,使“才能”难以发挥,因此对他恨之入骨;操纵权柄后,便加倍报复。他大肆诬蔑董允,鸡蛋里面挑骨头,有些所谓“罪证”说出来是极可笑的。他说董允有一次上朝奏事时,眼睛向上面看,这是眼里没有陛下;把董允经常进谏,说成是故意挑刺,与陛下作对。后主初不以为然,一笑置之;黄皓说得多了,三人也成市虎,便真的怀疑起董允来。史书载,“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那就得让后主最大限度地放权。黄皓怂恿后主外出游观,自己有时随行,招摇过市,主高奴也贵嘛;有时留在宫内的说教。,临时处置一些事情,每每趁机大捞一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嘛。、此外,还为后主“增广声色”,遍选民间美女,网罗歌伎,使后主日日沉湎声色之中不能自拔。
黄皓丑行,后主荒淫,有识之士,拍案而起。史家谯周上疏劝谏道:
“如今雄哲之士都思念明主,盼望陛下能实现先帝遗愿,使国家复归一统。然宫中池苑之观不断,土木之作屡兴,臣夙夜兴叹。今汉室遭难,天下三分,诚非尽情享乐之时。愿陛下省乐官,息增造,以副蜀民之望。”
言之凿凿,情亦殷殷,可正在兴头上的后主刘禅怎轻意听得进去?
黄皓、陈祗既是后主的左膀右臂,陈祗一死,后主便单独倚重黄皓了。所以,陈祗之死,成了黄皓单独掌权的标志。以前还有所忌惮,此时谁敢掣肘?
甘陵王刘永,后主的弟弟,早就对黄皓的行径不满。黄皓得知后,“谮构永于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宣信校尉罗宪,刚直不阿。黄皓预政,众里多附和逢迎,罗宪独不附和。黄皓当即将他外调巴东,降为太守。
小人当道,正气难伸。《三国志》作者、官阁令史陈寿,考场得志,官场失意。他不愿曲意讨好黄皓,“由是屡被谴黜。”
车有车辙,仕有仕途。黄皓虽奸,却有不失忠良而与之共处三十年相安无事的。秘书令郤正,禀性鲠直,淡于荣利,忙于做事,疏于人事,“澹然自守,以书自娱,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故官不过六百石。”后刘禅东迁洛阳,蜀臣多背主而逃,只有郤正和张通舍妻弃子,孤身随侍,感动得后主泣涕涟涟。
黄皓朋比为奸,气势薰天,他排挤姜维,劝后主隐匿军机,直接导致了蜀汉的亡国。延煕十六年,蒋琬、费祎去世后,姜维任大将军,掌管军权。黄皓与陈祗串通一气,谋夺军权。他诬告姜维“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功绩不立”,企图罢黜姜维,让同党阎宇执掌。姜维见他弄权,迟早败坏国家,当面对后主说:“黄皓奸诈阴险,祸乱朝政,请陛下除掉他!”后主早对他深信不疑,听了这话,反而怀疑起姜维来。他回答说:“黄皓只不过是我身边供驱使的奴才而已,以前董允曾在我面前数责他,我现在还追悔不及哪。”
姜维见后主执迷如此,自己目前又无力与黄皓对抗,于是再也不提此事。为避内逼,姜维请往沓中(今计肃宕冒西北)种粮,领兵在外,但无时无刻不关心国家兴亡。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大将钟会等整饬军旅,准备伐蜀。姜维得知,马上报告后主,建议早作准备,占据关隘,防患未然。但是,在此紧要关头,黄皓却占卜问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