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界上很多国家的全国国民总产值!
在这三十年高科技飞速发展的风雨年代里,与微软一起同期发展和竞争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但经过三十多年科技竞赛的风风雨雨和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很多当年曾经红极一时,在业界各领域执牛耳的高科技公司和企业,要么不再风流当年,从业界领先者的宝座上跌下来,要么彻底败于竞争,干脆从市场上消亡了。而微软公司仍旧保持着几十年来的发展势头,在各新型技术领域里不断投资和开发,向市场不断发布新型的产品和技术,成了一个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计算机革命的第二个浪潮——微型和桌面计算机革命的浪潮开始后,仍旧能够保持欣欣向荣发展势头的极少数的成功企业之一。
这些近乎神奇的业绩和令人惊讶的发展历史,不可避免地引起全世界范围内无数人的好奇:在这些巨大的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帮助了这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个保持了三十年的成功,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运气”可以解释和概括的,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应引起业界的关注,希望能够从这个成功历史的背后看到她的无形的推动力。世界各国的媒体和业界分析家们已经就此写过了无数的新闻、报告、调查和著作。五花八门的结论从比尔?盖茨的英明领导、到微软拥有世界上聪明的人才、到微软因为最有钱等等原因去分析,试图从各个角度对微软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精髓作解释。在中国的信息和软件开发业界,也不可避免对微软的成功和发展抱有可以理解的好奇心。早在2002年和2003年,《中国计算机报》和《程序员》杂志就曾经采访了一批来自微软总部的、回国在微软的全国技术教育大会(TechEd)上进行讲课的华人工程师,将他们各自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国内业界的同仁们。2003年新浪网的记者还作了中国信息界媒体参观团访问微软总部的专题报道。新浪网所刊登的微软总部的照片,引起了国内业界很大兴趣和很多评论,有不少读者对微软公司的办公环境、工作的风格、员工的特色等反映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
也正是因为业界很多同仁们希望能够更多了解微软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很多实践,本着为国内的读者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想法,电子工业出版社向参加2005年全国技术大会的来自微软总部的一批讲师们提出了撰写一本专门围绕着在微软总部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的书的想法。虽然这不是任何员工的份内工作,而且需要任何参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建议在微软总部的华人协会中仍旧得到了很多热心员工们的积极响应。作者们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进行本书内容的计划安排、撰写、修订等,可以说,这一群作者把这本书的撰写任务当作了像平时开发一个软件产品那样的项目来进行管理。而正是他们所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对项目进行计划和执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在微软所常使用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加上他们的热情,才使得本书得以按时完成。
我们所有作者的心愿都是一样的:希望通过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在微软的人生历程,为国内业界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可以窥见微软企业文化的窗口,进一步了解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开发及服务方面一些独特的传统和有效的运作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成长方面有价值的参照,也为中国的软件企业和其他高科技企业在如何进行开发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