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啪地一下关上门,哪里容得你去拜托,只好识相地致完歉便走人:今后再也不打扰府上了。
彻之不擅长语言,却会察言观色,通过声调和更测准确地推测对方是否接纳自己,一旦对方强烈拒绝,之后他就再也不会去那户人家。
与当地邻居斡旋的结果:能给予同情理解的约占一成,顶多二成:觉得麻烦,不愿协助的约占二成;剩下的六成漠不关心。想要得到全员的理解和协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一成的人能帮忙,足矣。今后我要珍惜这份仁爱之心,真心实意地与这些热心人交往下去。为了结识这一成好心人,我在当地到处走访。
话又说回来,原告拒绝我们的人不理解则矣,一旦理解我们,就成为铁杆的理解者。原告漠不关心者了解到彻之一次次的偶发事件之后,触动颇大,转而成为我们的理解者。
可见,人是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了不起啊!我由此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过去、现在、将来,在彻之曲折又独特的成长轨迹之中,贯穿着人们的关怀与援助,对此我念念不忘,心存感激。我悟到了:只有“人”才是最可敬、最可贵的依靠。
*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好:小彻,早上好!
我是这样和邻居们商量的:现在彻之尽管能说“早上好”,但那只不过是鹦鹉学舌,只存在于他那不知所云的外星人似的自言自语之中,他人人并不知道“早上好”是早上的问候语。能否麻烦诸位早上碰到他时,跟他打声招呼“早上好”呢?
彻之的听觉反应不好,刚开始喊他往往充耳不闻,头也不回一下,但是喊他十次左右以后,我想他会有所发觉,回头看您的。二十次、三十次之后,他可能会看着您的眼睛或嘴角,重复您的招呼。五十次至一百次以后,或许彻之能意识到:这位阿姨总是对我说“早上好”,说不定他会自发主动地打招呼说“早上好”。为了将来某一天能好好地问候大家,拜托诸位多跟他打招呼吧!
同时也关照好大家:彻之的语言能力很有限,希望大家只问候“早上好”即可。其他的诸如“去哪儿?”“天气真好啊!”之类的问候语,容易引起他的混乱,暂时别对他说。
(大量的对他说话固然必要,但对他说适合的话更重要。)【译者注:日语中的问候语往往与时间有关,比如“早上好、白天好、晚上好”。这方面中文比较方便,一个“你好”就可概括。】
在陌生的地方,对着陌生的人们,我厚着脸皮请求大家协助。当时我想:在所求的十位邻居当中,能有一位答应协助就不错了。
谁知隔了一天,当我和彻之走在街上时,碰到的许多近邻热心地问候:“小彻,早上好!”还有一位从五楼窗户探出头来向我们打招呼。真令人喜出望外,一股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想想前些天大家还在斥责我:“你是怎么教育你家小孩的!”在一声声的“早上好”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被拯救的感觉。
也许多亏了调皮的彻之,我才这么快就被左邻右舍接受了,这么就融入了当地社会。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频频向我报告:今早喊了声“小彻,早上好”,他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呢;我从二楼喊小彻,他向我挥了挥手呢!捷报频传,大家对我儿子的回应很开心,有期待,甚至还有许多热心人特地跑到我家来报喜呢。
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学会了好好地向人问候。听到彻之一声“早上好”的应答,大家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开心。在大家的帮助下,彻之终于逐步掌握了打招呼。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谁,彻之都送上问候。这个好习惯此后给他带来无穷的幸运。当困难之壁横亘眼前时,认真的问候时常给予他清除壁垒、走上坦途的契机。
好不容易参加了夜校高中的升学考试,勉强合格并被录取,但学校却提出条件:先观察一学期再说,如果功课跟不上,到那时再谈一谈吧(即下逐客令吧?)。
在入学仪式上,一听到老师喊他的名字,彻之响亮地应了一声“到”,啪地一声笔直站起来,相貌堂堂,不愧是一名高中生(排队困难、好不容易才升入高中,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应答时也格外用力)。从第二天开始,对老师、对同学,逢人便认真地大声问候。好像老师、同学们还没有互致问候的习惯,看到彻之笑容满面地追着主动地跟他们大声打招呼,心里的疙瘩一下解开了。
班主任在家庭联系本上如此写道:“‘某某老师,再见’,‘某某同学,再见’,彻之君的爽朗问候声仍然在夜晚的校园里回荡。”
我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