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至于皇帝和贵妃,提早赴骊山了。
经过了一场风波,皇帝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没有杨玉环,自然,对别的女人他一样也有兴趣,如抱在怀中轻盈和柔软的谢阿蛮,以前,他偷偷地抱,现在,当贵妃揭开后,也等于是贵妃为之拉拢,他半公开地以谢阿蛮为后宫的女人了。不过,李隆基不曾给予谢阿蛮正式名义,他在接收儿媳杨玉环后,曾经说过,自己将不再增添妃嫔,虽然是信口而出的话,但李隆基遵守着。因此,谢阿蛮的名字仍在乐籍中,不过,内侍省又列册,给阿蛮一份正五品的俸给,那是上级女官的俸酬。她也有专供自己使唤的侍女了。
这是杨贵妃出了一次宫的变迁,但这变化并不明显的,谢阿蛮依然以舞伎身份到处乱走。
在赴骊山的路上,这一回和以前又有些不同,皇帝所乘的,由六匹马拖拉的大车,主厢中只有皇帝和贵妃两人,贵妃躺在车上,懒洋洋地,因为她不高兴上山,而皇帝则为了逐、迎贵妃事闹得太大,早些上山,等于避避风头,他相信,过一个月,此事就会淡下来——这是一面,另外,有更严重的问题,李隆基曾经要彻查重办宫廷阴谋,但是,被迎回宫的杨贵妃却反对追究,她曾经说:“算了,反正没闹出事来,我既不曾做尼姑,也没有死,那个王利用却死了,我想,他们阴谋失败,自己会检点的,只要以后不再出事,那么,这回就由它去!”李隆基不同意,他以为皇家事,不容许有阴谋的,捣乱者必须得重罚。然而,杨贵妃却以女性的专横而力阻,她说:“我被人赶出宫去,吃了大亏,也不计较,你为何一定要发威呢?三郎,有福享时,且享享福,一个人最怕自寻烦恼。算了!”
他不能就此算了的,但他又不欲忤逆贵妃的意思,因为,事情追究起来,杨贵妃势必要作证。为此,他觉得躲到骊山去静一下,再作计议,也有好处。
在车上的贵妃是懒洋洋的,不高兴提早上山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她总觉得自己被逐是受委屈,可耻的,表面上虽然说算了,不计较了,但内心却沉重着。此外,和寿王相见了一次,往日情分恍忽又抬头,使她在情绪上失去了平衡。一面要应付皇帝,一面又有私情,因此而颓唐。可是,她的紊乱和低情绪,到了山上又很快的消失!
皇帝为她准备了一班杂技表演,六十人一班杂技,上杆走索,再加丑戏,热闹而繁富,杨玉环是爱热闹的,大笑了几场,把心中的翳气消散了。
这是皇帝和贵妃间的。在骊山行宫的另外几个地方,气氛依然在紧张中——太子侍驾在骊山,惶恐着,另外有几位皇子,心情也在不安中,他们是接近太子的;还有,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一双姊妹,得知贵妃和寿王曾见过面的,也惴惴不安,她们怕一旦事发,自己就会获罪。
至于大臣们的暗斗,却告了一个段落,宰相李林甫把握皇帝情绪不稳定的时机,排除了几位和自己敌对的大臣,他的相权,因此而更加稳固了,虽然他没有达到打倒太子的目的,但他收敛了,他明白时势,自己做的已很够,最后一个回合,要待皇帝决定,他无法再进。
在下雪的日子,皇帝陪着贵妃看雪,在温泉水绕的殿中看远处的大雪。还有,皇帝为博取贵妃的欢心,冒了寒,陪着贵妃去乘雪车。
杨玉环常把谢阿蛮带在身边,她喜欢阿蛮,甚至把自己和寿王偷偷相会的事也相告,她也坦率地表示自己对寿王还不能忘情。
谢阿蛮有时恣放,但经过一回事变之后,她又有一分机智,她劝告贵妃应该忘记过去,她还指出,贵妃在事件发生后,对皇帝和过去总有些不同,她请贵妃自然些,和过去一样向皇帝发发小脾气也不妨,贵妃接受了她的劝告。
于是,皇帝和贵妃间的感情,恢复到未曾出事之前一样,应该说,还有增进,因为皇帝更加顺着她。而她,也恢复了任性,只要有空隙和凑巧的时候,总是会叽哩咕噜地谴责皇帝薄情,有时,当着人,她会呼皇帝为“薄情三郎”,她还改动了《世说新语》中的话,称:“太上无情,其次薄情——”
每逢这样的时候,皇帝总是笑——笑得很自然。
虽然如此,时常谴责皇帝薄情的的杨玉环又不是妒忌的,她进一步拉谢阿蛮接近皇帝,那已不止是抱抱而已,她安排机会,让阿蛮伴宿……
皇帝并不觉得谢阿蛮好过杨玉环,但这个诡谲的小女人花样多,对他,是新鲜和刺激的。
于是,皇帝的精神又旺盛了!
山上,接连有几次大宴会,贵戚大臣,大多被邀参加。而在欢乐中的皇帝,终于把宫廷中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