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姜地的春天,既没有北国的风寒,也没有南国的温暖,却也已经是绿意盎然。
“咯啦”一声,是锁落的声音。
曾经姜地那唯一一家药铺——“不悔药铺”的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铁扣环落下厚厚的积灰。那木质的大门、门上的牌匾也早已被风雨洗刷地发白。
三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不悔药铺的旁边,早已开了另一家“同仁堂”。那里的人进进出出,与这里的门庭冷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姑娘,正站在那个开门的青衣少年的身边,圆鼓鼓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她的身板有些瘦,扎着包子头,身穿一件粉色衣裙,肩上还背着一个小包袱。
青衣少年看着大门微微地叹了一口气:“看样子,她还没有回来。”
这个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容貌平凡却让人赏心悦目。那是从眉宇之间透出来的淡淡的安宁,而除了那种安宁之外,他身上还有着不属于那个年纪的稳重和坚强。
他的脑子里不禁再次回忆起三年前的那个触目惊心的夜晚。那个红衣的女子近乎透明的脸颊,眉心的朱砂痣红得妖冶刺目。她在彻底消失之前,只留下了一句苍白而又近乎脆弱的话。
“三年之后,春分之时,不悔药铺,定不负约。”
小姑娘闻言回过头来:“哥哥,你是在跟我说话么?”
少年没有回答,只是侧过头来对小姑娘微微一笑:“好了,我们进去吧。”
“哥哥,这个就是我们的新家么?”
青衣少年笑了:“这本来就是我们家。三年前,我们就是从这里离开。”
院内已经是杂草丛生,墙角、门板上也布满了蜘蛛网,昔日的药铺已经荒废至此,正是百废待兴。
青衣少年叹了一口气:“小礼,看样子,我们得忙一阵了。”
叫做小礼的小姑娘嘻嘻笑了,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不怕,哥哥,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到处奔波了是不是?”
“是啊,以后,我们就会住在这里。”他忽然喃喃自语,“我们要等一个人。”
他偏过头望向了那熟悉的屋子,在心中暗暗一叹:三年了,姑娘,你还好么?
你会回来吧?还有五天还有五天,就是春分了
经过五天的打扫,不悔药铺终于完全恢复了记忆中的模样。那“不悔药铺”的牌匾,早在第一天就被擦得锃光发亮,远远就能看到那醒目的牌匾。
不少同仁堂的伙计也常常到隔壁张望,私下里偷偷议论:这药铺终于要开了,会不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意啊?
可是,一连五天,他们从来没见过药铺的大门被打开过。
直到春分这一日。
春分这一日大清早,天还没有亮,小康就已经起床,打开药铺的大门,甚至在门口挂出了两个大红灯笼。他微笑着看着那喜气洋洋的大门,便走进了厨房去做早餐。
贺礼起床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出房门的时候还在揉着眼睛,看到桌上的丰盛的菜肴时,吓了一跳:“哥哥,今天是怎么回事?”
小康恰好将一盘红烧鲤鱼上桌,道:“今天,她就要回来了。”
“她?”贺礼的动作僵住,愣愣地看着小康,“她是谁?”
小康揉了揉贺礼的头发:“小礼,她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啊!”他说着,往门口的方向望了一眼,那里还是空荡荡的。他补充了一句:“她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叫她一声‘姑娘’,三年前,我们约好在这里再见的。”
贺礼愣了愣,脸上的笑容忽然就这么消失了,只是傻傻地看着小康忙碌的身影。
这三年,她知道哥哥有心事,难道是为了一个女人?
日出、日过中天、日头偏西、日落
小康一次次地望向大门口,一次次地失望。每一次,每一次那里都是空荡荡的。
有一次有人在敲门,他欣喜若狂地抬头,却发现站在门口的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请问,是药铺么?”
小康的眼神黯淡了下去,却还是勉强地过去微笑:“不好意思,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营业,要买药的话请到隔壁的‘同仁堂’。”
老人点了点头,往隔壁走去。小康隐隐还能听到他在口中念叨着什么:“还以为这家药铺要重新开张哪,原来的红溪姑娘可是个好人,也不要我们的药钱”
小康浑身一震,心头无限辛酸。他怔怔地望着远处的方向,不放过任何一个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