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1:好故事,记忆怎能拒绝!
合上书本,这个游子探母的故事在你脑海中活灵活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2:现实不全美丽,真实刻入心底
游子在外,由于生存、工作的压力,回一趟家的确很难。但有没有灵魂深处懒惰、冷酷的一面呢?本文在这个问题上实话实说,从一开始,就把读者情感深处的东西抓了出来。
;;; 特别提示:这种直面现实中好的和不好的情感,实话实说的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与之相反,类似《沙漠人家》、电视剧《还珠格格》那样的创作手法,淡化现实中残酷的一面,给很多东西都添上理想的成分在里面,叫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
○3:母爱酿成的美酒,喝一口,醉多久?
本文细节典型不俗:母亲的早早等候、针对儿子的具体情况做的饭菜和儿子推掉应酬、与母亲一起读书等等。如果说这几个细节还稍显平淡的话,那么,“母亲下意识地拽儿衣角”和紧接着关于“白龙马”的联想,一下把母子的离别之情推到了高潮!让人的心都碎了!前面那些稍显平淡的细节铺垫,在这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挥!
;;; 特别提示:很多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叙的,所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就是这个意思!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像本文关于白龙马的联想那样,用另外一件很能说明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情来做比喻,常常就能达到酣畅淋漓的程度!这种手法远远胜过直白的描叙。
说到这,我还想起了同学们作文中细节安排的雷同和不典型,比如,也是写母亲,一个班40个学生,有18个都写到“深夜复习功课时,母亲端上一杯牛奶,然后给我披上一件衣服。。。”
探险经历
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 刘鸿伟
我敢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美国导游不是个好东西。
我和他首次打交道是在纽约的华尔街,就他提出的导游劳务报酬进行谈判。这家伙难缠得很,整整谈了一天。因为他知道,我们一行26人已经到了美国,耽误不起,所以态度极强硬。到底是我们做了很大的让步才达成了协议。不想这小子发了财并不买我们的账,在北极冰面上,每当我们这个由4个国家的游客组成的探险队有劳务的时候,他都毫不客气地指派中国的科学家们去做,什么搭帐篷啦、化冰雪啦,乃至帮助推狗拉雪橇过冰缝这类本是他的活计,而且稍不遂他的心意,他就会大声呵斥以至谩骂。终于,特能忍辱负重的中国人咽不下这口气了,中科院派任的科考队长李栓科向他提出了严正抗议,他的主子也看不下去了,命令他放尊重些,说:“这些人都是中国的精英!”他似乎才有所悟,并且从此一改前非,对人总是笑脸相迎,当然,总是甜的发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9 入木一分看文章(3)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没文化、少教养的美国仔,却成了第一个让我知道西方环保意识到底是什么水准的教师。
探险队临踏上北冰洋之前有过规定,在每人的腰带上挂一个塑料袋,一切生活垃圾要放在这个袋子中。
艰难跋涉在北冰洋冰盖上的探险队,实在不过是洪荒世界中一队小小的蚂蚁。一天,探险队停下来休息,那个美国导游突然发现一个中国科考队员把一个烟头扔在雪下,而且用穿着厚厚冰靴的脚,把这个烟头深深地踩到雪下去了。这家伙叫了起来,人们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被他吸引了,吃惊地看着他。他在那名队员的鼻子前喊叫、比划着,终于迫使那名队员蹲下身去,从雪下把那个烟头挖出来,并一直看着那队员把这个烟头放进腰上的垃圾袋为止。
实话说,天冷得出奇,呼吸又那么艰难,这么一折腾,对他、对那个队员其实都不简单。但,那一刻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
摘自: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招法招数分析:
○1:好故事要这样酿造
1、 从一句话的故事入手:讲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
2、 确定故事的主题:国人的环保观念急待提高;
3、围绕主题选择矛盾点:国内精英和国外刁民在环保习惯上的矛盾冲突;
4、围绕矛盾点设计情节:恶………极恶………环保观却极好!
发生:导游是个恶人,恶到什么程度呢?乘人之危要高价
(题外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