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场合,张茵都表示:“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做任何事情总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长远’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讲,就是希望我的玖龙集团并不是只在我张茵这一代稳步发展,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等到多少年以后,都能好好地做下去。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才会觉得我是真正成功了。总而言之,我觉得我所追求的是一个长远的事情。”
张茵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
面对需求巨大且高速增长的市场,以庞大的产能输出产品,这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但没有长远的眼光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特别是造纸行业,投入大、占地广、建设周期长,必须及早布局才能抓住市场机遇。土地问题的解决就是最好的例子。玖龙纸业在东莞市麻涌镇的1353亩土地上建筑了35万平方米厂房,土地成本仅为每亩2万元!江苏太仓所获3839亩土地的买入单价则在8到8�6万元;内蒙扎兰屯739亩土地单价为6�7万元……如果当初没有以坚定的信心和雄厚的财力果断出手,今天花多少钱也难找这么大片的土地了。2005年底,仅玖龙纸业在大陆持有的物业(厂房、土地、楼宇等)估值即达24�61亿。
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收购废纸;以低廉的运费运到中国;利用大陆土地、能源、人力方面的优势,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紧俏的高档产品——张茵夫妇构建的产业链,从前端起每一个环节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都具备成本优势,都有利可图,产业链末端输出的则是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
玖龙的“超长”板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盈利,但是盈利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张茵看来,企业的最终目的也同样不完全是为了盈利,“作为玖龙来讲,我经营这个企业,到了一定的时候,当然不会还是完全追求这个企业的价值,到最后都应该用于社会上,取之于社会则用于社会,这是每个企业家到一定时候都必须考虑的事情。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企业家,也不只海尔一个老板会去这么想的。”
张茵认为,刚开始玖龙的定位是做到世界最大,她个人的要求也是把企业做到同行业中的全球最大,“但玖龙在上市以后就有了责任和成就的追求。上市以后追求一种成就,它体现了一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对股东的责任、对慈善事业的责任。”
就是想做点事儿
以张茵为代表的一代企业家,他们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年轻、有朝气和理想远大。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或者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每天忘我地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有了充分的个人积累,挣钱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完全可以走进政界,成为处长、局长甚至更高的位置,但是当官也不是他们的目标。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想做点事儿。”
第五章 专注的力量(3)
看起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有着太多的内涵。
他们的理想之一,就是打造业内“旗舰”。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为中国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在国内“领头”。由此,联想、海尔就成了众多企业实现理想的第一个目标。不知从何时起,“旗舰”这个词时兴起来,企业家们瞄准了那个位置,努力使自己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壮大,以夺得带头的黄色“领骑衫”。应该说,这个理想是比较现实和可以实现的。但领先者只有一个,所以要超越,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必须有所创新。这是张茵们的基本动力之一。
他们的理想之二,是打造国际品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非常薄弱,中国仍然没有几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对此,有理想的企业家们耿耿于怀。常常听到我们的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企业建成“中国的IBM”、“中国的微软”、“中国的沃尔玛”这样的豪言壮语。一方面,这反映了企业家们对那些响遍全球的著名品牌的仰慕和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自己还不能特立独行地创造出自己的国际品牌的一种无奈。
他们的理想之三:振兴一个产业。“振兴造纸行业”、“振兴软件”、“振兴IT”、“振兴……”,在企业家心里,这些呼喊不是简单的口号。产业整体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如同一座宝塔,基础不牢,即便你是塔上明珠也不会长久。家电产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产业的发展又是靠业内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这就是企业家们的责任感所在,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