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1/4 页)
荷蕉��共蝗缭勖窍劝云�幌拢�咽虑樘裘髁私玻�盟�堑匮劬σ膊亮列�!�
孙传庭侃侃而谈,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边上的老太监刘福来小口抿着杯中的黄酒,悠然自得。
正月二十之后,京师各衙门的差役、番子都是派了出去,严禁平民百姓和在野士子谈论山东之事,同时动员京营官兵出南门外清理堆放在那里的鞑虏首级京观。
正月二十五,京师户部的罗侍郎前往济南探亲访友,在济南住到第二天之后,先是求见山东巡抚颜继祖,然后通过颜继祖牵线搭桥,表达了想要拜访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纯粹私人的表达敬意。
户部的罗侍郎是河间府人士,虽说和山东距离近,但祖祖辈辈和这山东地面上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今山东对于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士子或许是个热乎地方,可对于朝中大佬们来说完全是个不能靠近的地方,每日里京师的舆论把朝廷众臣和崇祯皇帝搞得灰头土脸,谁还愿意上前凑,生怕有所牵连。
尽管这天下的形势有变化,可目前诸位在京师的大人们还是要靠朝廷吃饭的,这户部的罗侍郎之所以被安排上。无非是这战胜地消息第一个是他们家先知道的,胶州营在河间府打的歼灭战。
想必山东兵马和河间府的关系是不错的,罗侍郎又是河间府人士,想必能扯上关系,所以就请罗侍郎跑这一趟吧!
话说白了,无非是大家都不想去,恰好有个把责任推给罗侍郎的理由而已,众人都是一般的言语。罗侍郎再怎么满心不情愿,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眼下是乱世,不过这罗侍郎却是个太平年景升起来的官员,一直是太太平平地呆在京师之中,反正是不管是他自家还是他夫人家,都是官宦几代传家,富得流油,什么也不用担心。生活优裕,不知道什么凶险,又有许多背景和关系,罗侍郎尽管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可见识经历不如下面的知县多。
他是最相信天下太平。外面的纷乱不过是小毛病的人,因为京师始终是安稳。没什么混乱的模样,想必外面也是如此。
所以这罗侍郎在京师中有个绰号,唤作“太平锣”,言必说天下太平,不过为人还算是老实,根基又深,也就这么太太平平做下来了。
等到出城。这位罗侍郎才知道世事已经艰难到这般地步。他从京师沿着漕运的道路南来,京师周围还屯驻着二十多万兵马。罗侍郎的南下之路正好是经过这些兵马之间。
这些军队比京师稍早知道鞑虏兵马被胶州营全歼地事情,知道自己这边不用驻扎在京师边上。应该是调回原地了,眼下又是京师年关,物资最为充沛的时候,谁都想着趁离去之前多发点财。
京师周围的许多庄子都是遭了殃,更别说那些以为鞑虏军队失败,道路太平的商人们,屯驻在京师周围的北直隶兵马所做行径比起盗匪尚有不如,盗匪抢劫,没准还留事主一条性命,可北直隶地官兵,从来不留活口。
更别说那些祸害百姓,令人发指的禽兽行径了,总督、巡抚、总兵等文武领兵大臣,都在那里过年享乐休息,谁也不会去约束军纪,任由部下胡作非为。
如果不是罗侍郎地队伍有锦衣卫跟随,有京营的士兵护卫,恐怕在半路上就有人要动手抢劫了,即便是有锦衣卫和京营的护卫,若不是有知道消息的统兵将官赶来,少不得双方要在官道上火并一场。
事后,那统兵官上前赔罪,罗侍郎惊魂未定说不出话,边上的京营千总却恨恨的骂道:
“你们这等乱作,怕是只有鞑子能和你们比了!”
谁想到那统兵官也不怯场,直接的开口顶回去,同样是恨声说道:
“老子地手下三个月一分饷银没有发下来了,不去抢难道要饿死我们,你们在京师里面吃饱喝足穿地暖,知道外面兵马的苦处吗?”
好在是罗侍郎地管家拿出了些散碎银子递给了那统兵官,这才是把这件事了了,事后罗侍郎询问那京营千总,这才是知道,驻扎在外面的北直隶各处兵马,下面地士兵在过去一年中最多拿到过两个月的饷银,而且还被克扣了不少。
就是京营这边,也仅仅是拿到了七个月的军饷,罗侍郎这边还纳闷,心想在户部的帐上,最起码城外的兵马应该是一年内发了四个月的,京营发了十个月的,怎么缺口大到这样的地步。
看见周围的人都是笑而不语,罗侍郎也是惭愧的恍然大悟,再也没有说话,这些扣下来的银两,按照常例他可是能拿不少的。
走过通州之后,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