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3 页)
领导位置上坐久了,思想和行动能力不免会迟钝,眼界视力也变浅了,所谓死于安乐不是没有道理的;加上天长日久尽听些吹捧逢迎的话,大概渐渐就忘了自己真正的斤两,不免生出些恃才傲物的心来。正所谓大话听久了,容易当成实话。刘备就是担心这个,指不定哪天某个掌握着分公司内部机密的CEO就自立门户去了。
这时候,魏延出现了。这个魏延,并不能算是商业奇才,但他却是刘备的粉丝,对刘备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千里迢迢追随而来,对老大是言听计从。这年头,找个三头六臂的经理人容易,找个别无二心的经理人可太难了。这也是魏延取胜的关键。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一个踏实肯干、极度认同企业文化、坚决拥护公司决策的员工,得到重用的机会要比身居要职、掌握某项绝学的###们多得多。老大们都是明白人,知道技术攻克只是时间问题,但千金难买你的全心全意啊。
对于公司来说,往往因为新生血液的冲击,那些行动力日益迟缓的老员工,往往也不得不在危机之下重新审视自己。毕竟这年头,一切皆有可能。别说你是三朝###,就是老大的亲兄弟也可能下岗。
所以不妨偶尔给领导层“换换血”,提拨重用一些有干劲、有想法、坚持执行老大命令的新人,对公司的长治久安是非常有好处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刘备迎张松,敌人变部下(1)
三国典故:张松献地图
张松人长得丑,心也比较丑。
马超被曹操打败后,带着几万部下逃到汉中,马超想为张鲁做点成绩,报答张鲁收留之恩,就主动提出收购刘樟的益州公司。刘樟很害怕,张松就给刘樟出主意,说只要曹操收购了张鲁的汉中公司,益州就可以保全了。刘樟觉得是个理,让张松去曹操那里游说,张松偷偷地把益州公司的核心资料复印了一份,带着资料就上了路。
有些人生来觉得自己是顶级聪明人,可惜始终没人用自己,想着法儿高攀。张松就是这样的人。
来到曹操公司的总部许都,张松认为自己是济世之才,大大咧咧地向曹操拱拱手,差点把曹操气得跳起来。曹操听了张松说的大话虚话,转身就离开了会议室,把张松撂在那里不理了。
曹操的经理杨修也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也觉得张松实在太狂妄了,出于知识分子的本能,马上跟张松辩论起来。随后,杨修把曹操刚写好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本意是想告诉张松,曹操不但是个企业家,也是个杰出的思想家。张松确实聪明绝顶,书翻了一遍就背了下来,然后强词夺理地说,这书古时候就有,不稀奇。杨修不信,张松就给杨修背了一遍,把杨修惊得一个目瞪口呆,马上报告了曹操。
曹操一听也吃了一惊,改天就请张松到公司转转,问张松感觉如何。张松还是大大咧咧地说话,居然一口气把曹操这些年在市场上吃的大亏,一个一个数落了出来。曹操再也忍不住了,叫人一顿棒子打,把张松赶出了许都。
张松本意是来投靠曹操的,想把益州公司的核心资料交给曹操,谋个优官高职,现在没指望了,就往回赶。他突然想起来可以找刘备,刘备也是著名的企业家,投靠他说不定有指望。
张松离荆州公司还很远的时候,刘备派的人居然在等张松了。张松这类书呆子,历来是吃软不吃硬,一看刘备这样对待自己,觉得找到了好老板,赶紧把益州公司的核心资料全部拿了出来,并劝刘备收购益州公司。
其实刘备通过益州的眼线,已经知道了张松的事情,老远地来迎张松,就是投其所好,把个张松拍得晕乎乎地掏出了自己的全部本钱。张松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刘备赶紧收购益州公司,并告诉刘备,益州公司的法正和孟达经理也打算跳槽。
在张松的运筹下,刘备带着大队人马来到益州,后来张松不小心泄了出卖公司的事情,被刘樟砍了头,刘樟与刘备也反目成仇。刘樟不是刘备的对手,没几年刘备就收购了刘樟的益州公司。
最可笑的是张松,这位自以为是天才的小人物,出卖了公司利益,最后也没有得到好处,反倒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而刘备明知张松是个小人,却让小人为自己做出了最大的成绩。
刘备为何优待张松
跟刘备的老祖宗刘邦一个德行,刘备的为人争议也很大。但刘备跟刘邦一样,很会讨好人,会揣摩下属干部的心理,这跟诸葛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凡在诸葛亮手下做事的,本来是个天才,最后很可能变成蠢材;凡在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