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前打仗那样,要先野战,再攻城,由外及里,层层推进,逐步逼近核心目标,可以直接打击中心环,就达到战争目的。他在领导美国空军“逼将”小组制订海湾战争空军作战计划时就贯彻了这一想法。尽管沃登上校早退役了,但他找到了在今天使用军事力量达到国家目标的最恰当的方式,以后的各次战争美军基本就这么打下去了。这次伊拉克战争中虽然陆军一开始就投入了战斗,可真正决定战场形势和战争进程的不是陆军,而是空中力量。注意,我们所指的空中力量,决不只是空军,而是包括陆基、海基、天基武器系统,是所有能够实施和帮助实施空中打击的军事力量的组合。� 王建:战争的目的变化,手段也变化。� 乔良:首先是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变化,使利用这种方式去获利,变成了可能。� 王建: 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军事技术手段就是二战当时的那种空军水平,它就还得用狂轰滥炸的办法。� 王湘穗:直接通过轰炸达成战争目标,这是制空权理论的老祖宗杜黑提出来的。� 王建:珍珠港就完全是空军在海上平台起飞炸的,几百架飞机的规模。� 乔良: 狂轰滥炸式的空袭作战,一直没能实现80年前杜黑提出的空中决胜的目标,而且这种方式成本太高,精度太低。这种不理想的局面,使先知杜黑的理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屡遭诟病,连拥有强大空军的美国也始终找不到为杜黑正名的理想办法。越战时,美军为炸清化大桥,出动了几十个架次飞机,死活就是炸不掉,为什么?炸弹不精确。最后美军强烈要求国内尽快拿出能炸得准的炸弹来,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精确制导炸弹,结果只用了两枚炸弹就把大桥炸掉了,成本大大降下来,同时还减少了附带杀伤。这与二战时的空袭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德累斯顿大轰炸,一晚上炸死四五万人,大多是平民。这种杀戮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战略价值,无非是让德国人害怕。现在美国打伊拉克,说打这座楼不打那座楼,照样能让对方害怕,同时战争成本也降低了。虽然精确化武器,本身造价也很高,可是它与整个战争的成本比起来就低多了。低成本、精确化,战争目的反而更容易达到。我和王湘穗正在写一本书,着重谈精确武器对作战方式的改变。在这方面,美国又一次走到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前面,但可惜他们自己的理论总结总是不理想。美国现在很多东西包括沃登上校的理论,虽然朦胧地意识到了精确打击给战争样式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也提出了直奔目标的五环打击理论,但这种作战样式的原理是什么?什么东西导致了这种需求和改变?看来美国人还处在懵懂之中,其他国家的军人更不必说了。� 王湘穗: 如今的战争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化的确有联系。王建在讲货币理论时谈过,以前获利不能直接由货币到货币,必须经过马克思说的“肮脏的”产业阶段才能获得,而现在不用了,直接用货币赚钱。以前打仗也必须通过“肮脏的”壕沟,胜利是从战壕里爬出来的,现在不是了,现在打的是一种被人们称为“仪表盘式”的战争。� 王建:从空中跨过了。� 乔良:如果我直接印钞票都能赚钱,我干吗非用制造业赚钱呢。这虽然是大白话,但却是美国必然要维持其全球霸权的主要原因。� 王湘穗: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当代的空中轰炸命中率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空中打击的效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以前的战略轰炸达不到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概略轰炸的效果太差,作战样式的综合成本太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炸一个重要目标,要600多颗炸弹,现在只要一颗。� 王建:这是准确的吗?� 王湘穗:二战时炸一个重要目标,根据统计平均要投648枚炸弹,需要出动B�17轰炸机108架次。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F117A一次出动带16颗炸弹,干掉了16个目标。也就是现在的精确打击可以做到一颗炸弹就摧毁一个目标。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如果每个目标如果要用648颗炸弹,出动轰炸机108架次,那么摧毁16个目标要上万颗炸弹,出动1700多架次的轰炸机,要出动这些架次飞机,需要多少油料,多少技术保障,还要有多少战斗机护航?可能造成多大的伤亡?还有数以万计炸弹的运输、保管、装订又是多大的工作量?这些加起来,比今天的精确化空中打击所需兵力要大好几个数量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美式霸权的特征�(2)
王建:所以就低成本了。� 乔良:实际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王建: 有没有核算比较?传统与现代方式打击各需要多少钱?如果现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