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依土目送他远去,眼中有着浓烈的征服欲。
她不可能把一个不共戴天的死仇和自己当同僚,她对于这山高海深的仇心知肚明。
有些事能一笑而过,有些锥心刺骨痛彻心扉的事,宁死不能忘。因为这是国人的性命,是边关同袍的惨死,是自己麾下弟兄死无全尸铸造的仇恨。
这就是无法忽视的痛苦。
和尚还是那边老僧入定的摸样,既不说话,也不劝其中任何人看破放下。和尚心说:
往事如烟,旧梦难寻。
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做错的已经做错了,一个人已经应该从其中得到教训,又何必再去想?不如看破放下。
再想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很对。但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喝着好好的,从小就生活在很太平里的人说出来的。
这种人当然会觉得“往事如烟,旧梦难寻”,因为他所经历过的通常都是小小的不如意,小小的挫折,小小的感情插曲。
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做错的已做错了,再想又有什么用?
什么叫回忆?
什么叫往事?
什么叫刻骨铭心?
你曾经谱过一段令你刻骨铭心的仇恨吗?
你是否经历过一段生不如死,今天活着,弟兄却不知道生死的日子吗?
你可曾体会过为了君王开疆扩土而战,死伤的都是至亲同袍兄弟,最终所有的战果都被对方夺走的结局?
如果你曾有过这些经历,那么你一定知道往事是否可以说失去就让它失去了。
哪怕是佛祖,都放不下有缘之人,又凭什么要求一个凡人放弃仇恨?
方依土抿着嘴,神色坚毅的望着远方,收敛起一身仙气,走进鬼门关中……
阴间并不黑,而是月色那样朦胧的白,乳白色透明的鬼魂安静沉稳的飘荡着,一切都这样安宁而沉静。
忘川河中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平静的像是冰河,似有无数银河在其中流淌。
火红色的花朵在岸边摇曳,海一样的蜿蜒开来,近处和远处的花朵一样很美,远处的却红的叫人恐惧。
平坦的河岸边,柔软丰腴的土地上,有一块随意的大石头。这石头放在地上,就叫人觉得舒服,觉得安心。
方依土没有说话,一个人独自站在一望无际的花海和玉带般蜿蜒曲折的河水之间,高挑的身量穿着青色道袍,在月色般朦胧的这里,有种清新而清冷的美,刚毅的眉眼也柔和些,仿佛还有一种抹不去的哀愁和寂寞。
真正的寂寞是什么?一个人独处,无人陪喝酒聊天,寂寞得要命。心事无人知,朋友虽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可以倾吐心曲的,寂寞的要命。
这不是寂寞,这只是你感觉寂寞而已。
真真正正的寂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纵然在欢呼声中,也会感觉到内心的空虚、惆怅与沮丧。
方依土身量高大健壮,不仅有结实的大手大脚,还有无穷无尽的法力。她一向毫无畏惧,稍有些不解风情。她本不会对着这样的情景产生想喝酒啃猪蹄以外的敢想,却忽然有种无法忽视的寂寞和淡淡的寒意染上心头。
一个温润而清澈的声音带着温柔的笑意:“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这声音是多么的好听的,如珍珠落玉盘,胜似轻敲檀板,便是蟠桃盛会上仙人踏歌,也不过堪堪匹敌。只是听着这声音,就能勾勒出一个举止高雅、容貌俊朗、为人练达,满腹经纶的美男子。
他依靠武功和智慧在江湖上必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军队中是个持法深峭赏罚公道的儒将,在朝堂是人人称颂的贤明丞相。他必然会二十年如一日的敬重那不算貌美的妻子,体贴缠绵的对待这人人敬畏的男人婆。
方依土的声音也不由自主的温柔下来,安宁的回忆,轻声道:“三生石上本刻有你我名姓,忘川河旁应有你我足迹。”
方落轻轻走到她身边,愧疚的低下头:“是我的错。”他现在是个鬼,有着半透明的身体,可是那高洁出尘的气质和儒雅俊朗的面容,却让他比方依土看起来更像个神仙。他真的很有神仙风度,活的时候有死了更有。
他是那么完美。眼中含着愧疚,哪怕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同情他。
方依土仰起头,不知道是为了让自己看不见他,还是为了眼眶中的泪水不要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