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耷拉脑袋地拒绝了,在陌生人面前,“蔫儿”是赵本山的一种保护色。混熟之后,你就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小品里的台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农民本色赵本山(3)
尽管赵本山以一身标志性的赵氏小帽和过时了的中山装将猪腰子脸和鞋拔子脸,将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捧给大家;尽管一些学者以一贯的尖锐和激烈的笔调将他定位为一个恶俗文化的传播者;尽管有记者撰文指出他的小品《卖拐》有抄袭法国作家儒勒?罗曼的喜剧作品《科诺克医生》之嫌,作为中国小品的代言人,赵本山这个“老蔫”总能通过夸张的形体语言和一口东北腔,让你记住他那张独特的脸,将部分人嗤之以鼻的东北文化传播出去。所以,在东北人的眼中,赵本山无疑是个真正的平民艺术大师。
尽管在某些大师的眼中,这些取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散发出老百姓辛酸笑声的大众艺术,要比那些囿于小圈子里的精英文化和阳春白雪更媚俗,但是,没有什么文艺作品比赵氏小品更能博得大众的认同。
从《牛大叔提干》(1995年)中的“扯蛋”到《三鞭子》(1996年)中的毛驴车;从《红高粱模特队》(1997年)中的小辣椒到《昨天 今天 明天》(1999年)中的“薅羊毛织坎肩”;从《卖拐》(2001年)中的“拐了,拐了,卖了,卖了,拐卖了”到《卖车》(2002年)中的经典语言,大多数东北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被提干的牛大叔”。当全副武装、身穿中山装、头戴小帽的“牛大叔”为了给村里小学装扇玻璃窗跑到乡里要钱时,竟被人拉上酒桌冒充“马经理”陪客人吃饭,没要到钱不说,还从盘子里提捞出一串珍贵的甲鱼蛋:“一顿饭吃农民的一年粮,这不是扯蛋(淡)嘛。”——这话说得令人叫绝!
赵本山幸而成为赵本山,除了央视春晚这个大舞台外,最重要的,是他总以农民作为创作原型,从而赢得了亿万农村观众的喜爱。他演不了官员、城市白领和知识分子,他的角色永远是农民,永远是普通人,哪怕是那个当了老板的“刘老根”,也脱离不了小人物的本色。
和那些盘踞在北京的御用“喜剧”演员不一样,他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脑子里装满了各路农村人物。这些才华,在他后来转向电视剧拍摄、表现当代乡村生活时,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了解他们的口头禅,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他们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淳朴厚道,对外部文明的拘谨、不信任,甚至是狡黠、小聪明和小心眼,赵本山都知道。这毫不奇怪,在很长时间里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可他有一种天赋,能脱离他熟悉的乡村场景,通过抽象和塑造典型形象,提炼、加工,然后以喜剧形式呈现在七尺舞台上。
除了农民群体,赵本山还赢得了城乡更广阔的俗世民众的喜爱。他的小品和影视剧中的小人物系列,那些有着一整套民间生存智慧、善于自我解嘲的普通人,那些为生活所累却还没丧失希望、烦恼中带着泪水和笑容的生活片段,其实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赵本山“卖脸”(1)
这一章,我们重点讲述赵本山作为演艺明星的一些从商之道。与其他明星相比,赵本山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便是在明星经商最常见的三板斧:“走穴”、办学和广告代言上,也比同行们更加长袖善舞。
比起其他明星,赵本山更知道“卖”他这张老脸,更知道如何把注意力转换为生产力。从一开始,赵本山在生意场上就比他的同行想得更远、更深、更通透。至少在观念上,赵本山属于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杰出者。
一句话,即便同样是“卖脸”,赵本山也与众不同。
拒绝“走穴”,赵本山当起煤老板
最初,除了艺术门类和艺术造诣不同,赵本山和其他明星并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随着他的走红,也陆续有节目组邀请他去各地“走穴”演小品。
“走穴”原是相声界用语,清末民初时相声演员所在表演场地被称为“*”,而到其他地方的*表演就被称为“走穴”。改革开放初期,“走穴”一词被用于演艺界人士在国家体制之外进行演出,又被称为“走学”或“私演私分”。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走穴”在演艺界是一种特有的现象,特别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还没有以官方的身份占领市场,地方电视台娱乐节目相对匮乏的时期,组织演艺明星到各地“走穴”是条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