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带着一份亚视将来的发展计划去和他见面,这份发展计划将会转交给领导。
这倒是不复杂,很多计划都是现成的,正在现在这帮亚视高管手中实施。沈正辉又对材料做了一些修改。就带着这份计划去见这位秘书了。说是秘书,级别也相当高,待遇是副部级的,沈正辉也把姿态放得特别低。
对方看上去,起码从表面上还是比较和蔼的,说起话来也通情达理,没有颐指气使的派头。在询问沈正辉的发展计划的时候非常认真。
“有的人说,你的亚视的改革计划是对中央电视台的抄袭。”秘书同志自己就笑了起来,“最起码从构架和频道设置上看很像。但是你在短时间内就达成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们是很好的参考经验。”
这都是空头话,央视根本不需要考虑观众们是否喜欢这个问题,作为国家的喉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效果。沈正辉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12年前后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那时候还作为**丝的自己也是天天蹲在新闻频道如饥似渴地关注可能出现的重大新闻。除此之外,还要不停地刷新网页获取转载自的cctv的新闻。国家的喉舌的意义就在这里,当然,有时候喉舌充当的就是工具,工具本身没有意志。它只传达意志,工具本身没有利益,只有操作工具的人有自己的利益。
当沈正辉收购了这么一家电视台,这家电视台又处在这样敏感的一个区域,那么他就具有了敏感的影响力。
这位秘书同志前面所做的所说的,对沈正辉的表扬,对亚视发展的关注都是一个铺垫,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
果不其然,秘书同志讲了一大通关于电视台的意义,最终还是落在了领导在去年提出来的“和谐の社会”的理论上,对于社会的稳定有一种偏执的强调。不过秘书通知所讲的话听起来还是通情达理,并没有自说自话的成分。他提到了香港地区对于特首和平京政府的不满,对于沈正辉的电视台寄予了加强宣传的厚望。不过这里又感觉不到他有逼迫的意思在里面。
沈正辉只好回答说,自己当初买电视台的主要目的就是看中了电视台这个宣传平台和自己的影视娱乐产业的对接,特别说明了关于动画片的买卖问题等等,又以自己制作的娱乐节目为例说明自己从本质上是想要赚钱和建立多样化娱乐产业经营链条的想法才收购电视台的。
但是他随即又表示,中外之间,大陆和香港之间要多加强沟通和交流,双方互相了解,视野开阔之后才能够互相理解。他表示亚视愿意承担这个交流平台的作用,并且他还说就他的观察来看,香港的绝大部分群众,小市民还是期望能够过安安稳稳地生活,没有想闹事的打算。但是毕竟闹事的有组织,加上经济不景气,挟裹了一部分群众,但是实际上这不是香港的普遍民意——香港的普遍民意非常简单。能赚钱管你那么多。实际上大陆也是一样,“和谐の社会”也是需要经费的。
然后顺便的,沈正辉又把合拍电视剧,和拍摄维和部队的纪录片的建议向秘书同志做出了反馈,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态度问题。领导人所关心的东西。你要把姿态放得很低。
秘书同志对于谈话总体上觉得很满意,他甚至还鼓励沈正辉多拍一些反映中国社会好的一面的片子,并说,“《新警察故事》就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商业性和宣传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下面有些同志不理解,觉得这片子把我们军人和政府反映得太粗暴了,这是他们想多了。”秘书通知鼓励道,“总体上说,这部片子是正面的。而且能够得到外国人的认可,这对他们认识我们国家的正面形象就很有意义。”
沈正辉瞪大了眼睛,他知道这部片子有点波折,但是想不到波折在这里。
秘书通知就鼓励地说道,“……以后这种片子可以多拍一点,你之前的《集结号》、《浦海堡垒》什么的也很好啊,军队内部也喜欢看。也有人说让别人觉得中国威胁论是对的,这完全是胡扯。不用放在心上。”
听领导的话要揉碎了,正反面地琢磨。秘书通知表面上说的很好听,实际上听起来很危险,这不就是说在高层也有对自己的作品不满的存在吗?沈正辉都要忍不住擦自己的额头了。
谈话到了最后,几乎是皆大欢喜。沈正辉表示了足够听话的姿态,秘书同志允诺了很多原则性的好处,但是原则性的好处能不能变现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最起码秘书同志指明了好几个道路。譬如向广电总局申请在大陆转播节目等等,当然,能不能跑下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级别的领导绝对不可能像是小地方官一样打包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