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当年考研一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倒计时冲刺表,让自己逐渐进入一种考试的战斗状态。
考完之后,我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准备的时候,可以请教一些美国的朋友,因为中西方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优秀学生也许是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普通生,所以请美国朋友帮忙参谋参谋是非常重要的。
12月25日圣诞节之前我寄出了申请材料。3月 1日,哥伦比亚大学的通知寄到;3月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通知寄到;3月15日,哈佛大学的通知寄到……
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你所能想到的只有快乐和自豪,以往付出的那些辛苦都会烟消云散。这也许就是选择和坚持的快乐——越重要的选择,就意味着越大的未知和风险;而越大的未知和风险,就能带来越大的成功和幸福。
所以,当你看准了一条路,走得很辛苦很想放弃的时候,不妨这样想一想:有了正确的选择和乐观的坚持,很多遥远的梦也能成为现实。
除了考研,除了出国,还可以就业和创业。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发展的轨迹——就像当年如果比尔·盖茨被逼着考研,也许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商界天才;如果比尔·克林顿被逼着读博,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政治家。现在成功的路越来越多,看准一条,做出你的判断,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天空。
你好,哈佛(1)
对我来说,和哈佛的相遇是一个绝对的意外。
从小到大有很多的求学梦。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南方小镇的孩子,我渴望走到更大的世界去看一看。由于爸爸和妈妈小时候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所以他们期望我能够读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梦。于是我不停地做着现实或者不现实的梦,跟着这些梦,我慢慢地从武汉走到了北京,从华中师大走到了清华。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也是我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慢慢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因为慢慢靠近这些梦,所以每当我回顾两三年前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有一些幼稚、甚至带一些傻气的自己。梦想改变了我,所以,我爱上了做梦。
走进清华的第一天,我告诉我自己,这里或许
是我求学之梦的最后一站了——因为我从小到大能做的最远的梦在清华已经停止了——我想我可以停下来歇一会儿了。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一个爱做梦的人似乎很难停止自己的脚步。走进清华,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寻找着出国深造的机会,也有很多人刚刚从海外回来,如鱼得水地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比如我年轻的导师,他就获得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
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我开始回到了做梦的年代——做上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梦。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讲座,海外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国际化的推进器,不管是在政界、商界、知识界还是在文艺界,总能找到很多海外留学生的身影。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努力,但也意识到出国留学对我而言是一个奢侈的梦——我没有钱,甚至交不起报考托福的学费。毕竟,我来北京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1;000块钱,而爸爸妈妈也不太可能负担得起我昂贵的出国学费。或者即使他们能支付得起,我也不太愿意靠他们的钱出国;我不太善于英语考试,从小到大考了很多试,似乎已经把我“考伤了”,只要是和考试沾边的事情,我都容易发挥失常。
后来有机会到新东方工作,我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于是我可以开始准备了。可是出国的路却一波三折。考了三次雅思,每次作文都考砸,加上英国的学费实在太贵,我去英国的希望慢慢破灭。后来又想去法国,那时候很叛逆,觉得大家都去英语国家,我偏要去法国。于是靠着以前二外的底子,在北###语系蹭了一年的课,居然还得了北京地区法语演讲比赛三等奖。信心膨胀的时候申请巴黎高政惨败而归,第一轮就被淘汰……
越挫越战,越战越挫——我已经快放弃出国留学的梦了。可是在就要放弃的时候,新东方的一个好朋友张晓楠成功地申请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等著名学校,打破了新东方老师无法去美国的传闻——之前由于新东方和ETS的官司,内部传言新东方老师出国很难获得签证云云。
我开始了对美国学校的申请。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想法非常简单,母校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之一,如果去美国读书,我也得尽量去排名前10的学校。或者,至少排名前20吧——毕竟申请法国失败让我的自信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恢复。一切忙忙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