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第2/4 页)
志作“遂成”。
三五三0页四行辽东属国按:殿本考证杭世骏谓案此郡独无户口。
三五三0页五行昌辽故天辽集解引惠栋说,谓案阚骃十三州志云辽东属国都尉治昌黎道,又前志辽西郡交黎县,应劭云今昌黎,然则“昌辽”当作“昌黎”,“天辽”当作“交黎”。又通鉴注云昌黎,汉交黎县,属辽西,后汉属辽东属国都尉,则知胡氏所见本尚未舛谬也。又引钱大昕说,谓黎辽声相近,故“昌黎”亦作“昌辽”,犹“乌氏”为“乌枝”,“厗奚”为“傂奚”也。
三五三0页五行宾徒按:前志“徒”作“从”,补注王先谦谓作“从”误。
三五三0页五行无虑按:无虑已见前辽东郡,此当作“扶黎”,后人传写之误。
说详惠栋补注。
三五三0页五行有医无虑山按:此五字当移于前辽东郡“无虑”之下。说详前。
三五三0页一0行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二十”之“二”当作“三”,乃合李心传东汉户约五口之率,若如此文,则户不能四口矣,非情理也。
三五三0页一一行博罗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沉约云“博罗”,二汉皆作“傅”字,晋太康地志作“博”。案此则班、马本书皆作“傅罗”,后人误为“博”也。
三五三0页一二行山海经*(注)*按:下所引乃山海经海内南经正文,“注”字衍,今删。
三五三0页一三行自会稽浮往博*(罗)*山集解引惠栋说,谓何焯云“罗”字衍。
今据删。
三五三0页一四行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苍梧去雒阳较南海远,上南海云七千一百里,此祗六千余里,殊非事实,且郡首县广信,是广信即郡治也,广信下注云去雒阳九千里,则非六千余里矣。“六”字疑误。下郁林同。
三五三一页七行郁林郡十一城按:集解引马与龙说,谓此郡与交趾及幽州之辽东属国,皆阙户口之数。
三五三一页八行中溜按:前志作“中留”。
三五三一页一二行临元前志作“临允”。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元”乃“允”字之斗。
三五三一页一二行朱崖按:前志作“朱卢”。
三五三二页一行羸□殿本考证谓“羸”应作“□”,前书孟康曰□音连,则作“羸”字非也。今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地道记作“□□”,盖后人因孟音而制“□”字,广韵载之,皆误。
三五三二页一行*(定)*安*'定'*据殿本改。按:前志作“安定”,王先谦补注谓续志后汉因,或误“定安”。
三五三二页一行麊泠集解引惠栋说,谓“麊”说文作“□”,从米尼声。按:汉书补注引王鸣盛说,亦谓作“□”是。
三五三二页一行曲阳前志作“曲暎А薄0矗簳'阳古今字。
三五三二页三行有注沆二水按:汲本、殿本“沆”作“沅”。
三五三二页六行角软还复出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言上岸共□,已是出矣,不当云复出,疑是“入”字之误。
三五三二页一一行咸欢前志作“咸驩”。按:驩欢古今字。
三五三二页一一行无功按:前志作“无切”。
三五三二页一五行西卷按:前志作“西卷”。
三五三三页一五行乡三千六百八十二按:汲本、殿本“八十二”作“八十一”。
三五三二页一五行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汲本、殿本“四十二”作“四十三”。按:
聚珍本东观汉记亦作“三”。
三五三四页一行永嘉*(二)**'元'*年集解引何焯说,谓永嘉无二年,“二”当作“元”。今据改。
三五三四页八行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和帝之世,口五千三百余万,户祗九百二十余万,此户已九百六十余万,而口祗四千余万,反更少之,殊非情理,疑“四”是“五”之讹。下顺帝口数同。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
昔周公作周官,分职着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今其遗书,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